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C(“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文中所说的“青年文学”是仅就作家主体角度而言,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 2.B(科学化对应的不是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 3.B(墨子的观点没有表现出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 4.①论据丰富,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2分)②论据典型,论据契合论点。(2分) 5.①培养具有欢乐、光明(健康)、青春心态的审美趣味。②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③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文中三次写到文雯的“哭”,“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后两次哭的原因有相同之处,所以D项里“原因完全不同”有误。) 7.A(“主要运用动作描写”不准确,应为“心理描写”。) 8.①开头“晒书”的场面,交代了地方风俗,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氛围。引出后文晒戏衣的情节。②“晒戏衣”表现寇晓丹藏衣之丰富,足见她和父亲对京剧的挚爱。与开头“晒书”相呼应,并为下文寇晓丹声称卖衣拍戏作铺垫。(每点2分,每句1分) 9.示例一:“卖庭院”效果更好:①“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前文交代她要卖戏衣,与结尾的卖庭院形成巨大反转,令人感动,引人深思。②突出人物形象。寇晓丹宁可卖掉世居的庭院,租住在郊区简陋的小屋,也不舍得卖掉戏衣,更突出她为艺术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卖戏衣”效果更好:①结构上呼应前文,从晒戏衣,对戏衣不舍,到卖戏衣资助演出,情节自然发展,顺理成章。②突出人物形象。为了拍戏,她把父亲和自己最珍爱的戏衣都卖了,突出她为弘扬传统文化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两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A(正确标点为: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重点标志词为“曰”“耶”“也”,“公”“巨济”“楫”“徽州”为各句主语。) 11.B(稽首是最为隆重的礼节。) 12.C(皆是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期间所为。) 13.(1)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哪还用金帛来求见!(抚字、汝辈、奚各1分,句意1分) (2)许楫察知这个情况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审、系、服各1分,句意1分) 14.①京兆西郊有几千顷荒地;②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③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之需。(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年受教于元裕,十五岁时凭借儒生的身份参与词赋科选拔考试而入选,河东宣抚司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孝廉。许楫到了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员,许楫拒绝接任文簿官,而被改派主持用印的工作。丞相安童、左丞许衡对许楫非常器重。一天,许楫随行省的长官立于殿下,元世祖见他胡须飘飘,身材魁伟,问:“你是秀才吗?”许楫叩头回答说:“臣在学做秀才,不敢自认为秀才。”皇帝因他善于答问,任命他为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不久,朝中设立大司农司,许楫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当时商挺任安西王相,途中与许楫相遇,许楫对商挺说:“京兆的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每年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满足所需。”商挺将此话奏于皇上,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并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朝被平定,皇上命平章廉希宪在荆南府行中书之职,以许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的父老抬着金帛来求见,许楫对他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何必要用金帛来求见!”第二年,提升许楫为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有一个打死了出征军人的富民,暗中许以一半家产诱使他家佃户代自己服刑。许楫察知此情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后来许楫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下令招讨使郭昂讨伐叛贼董旗,俘获了很多贼兵,经许楫查问后发现有良民六百多人,都遣返还乡。 至元二十三年,被授以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设立尚书,总管全国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仗势刻剥百姓,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两千锭,王巨济还恼怒于征收得少,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阁下是要百姓死,还是要百姓活?如果要百姓死,即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徽州幸免征赋。许楫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便离去。徽州的绩溪、歙县民众柯三八、汪千十等,因饥荒拒险做了盗寇,行省右丞教化(人名)用兵去抓捕,双方相持七个月,于是派人前往说服。三八等人说:“只要许总管来,我们就投降。”行省立即发驿书召许楫,命他前往招降。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众人见许楫到来,都拜倒说:“许公既然来了,请给我们张榜。”许楫回报教化,请求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教化不听他的话。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高兴听从他的计谋,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 至元二十四年,授予许楫太中大夫、东平总管,他辞官两年后逝世,终年70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本诗主旨饱含着宦海浮沉的感慨。此诗句虽有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也有自我排解的慰藉之意。但是并非表达纵情山水,终老于此的心愿。) 16.相同点:(1)都是躬耕田园,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恬然自适的满足。(2)都有对官场的失望、无奈和人生迟暮的悲叹。 不同点:(1)原因不同:苏轼因遭贬谪而躬耕东坡,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辞官归隐。 (2)情感不同:苏词有对宦海浮沉的感慨,而《归》充满了对归家生活的欣喜与期待。(相同点两点,每点2分,不同点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A(结合句意,前文提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第一种是读书缺乏独立思考,原因在于被动全盘接收,第二种是总归得不到好的,原因是受到权益和偏见的影响。) 19.D(比喻。A.拟人,B.夸张,C.借代、互文。) 20.①搭配不当。“以社会现实”后缺少搭配,改为“以社会现实为根据”或“以社会现实为依据”;也可将“以”去掉,改为“自己细心观察社会现实”。②分句间语序不当。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根据文意,思索要内心反省,更需要自己观察。③句式杂糅。“旨在……为目的”杂糅,改为“以用自己的眼睛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为目的”或“旨在用自己的眼睛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①人为什么爱跷二郎腿②为了避免重心产生偏移(或:为了保持身体的重心)③因而跷腿时身体比较放松(每处2分) 22.①跷腿②大脑(神经系统)③重心④礼仪⑤危害(每点1分) 四、写作(60分) 23.材料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给出了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或批判性思维来论述。片面立意分数不高于45分。如果能够从保护为本,传承为魂的角度来谈,抓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关键点,为最佳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