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落 意气相投 强迫(qiáng) 亘古(gèn) B.慰籍 沧海桑田 着陆(zhuó) 檄文(xí) C.熨帖 心弛神往 混合(hùn) 毛坯(pī) D.嬉戏 一泻千里 名媛(yuàn) 椽檩(chuá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 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素养。 ②在深圳博物馆,透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重温了40年改革开放的 岁月。 ③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公款宴请少了,扎堆送礼也有收敛,然而也有一些人却 ,认为这实属小题大做。 ④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 。 A.终身 峥嵘 不以为然 危言危行 B.终生 蹉跎 不以为然 矫言伪行 C.终身 蹉跎 不赞一词 矫言伪行 D.终生 峥嵘 不赞一词 危言危行 3.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B.《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书。“经”指六经的经文,“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C.《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入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句子中“出官”是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迁谪”是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是古代干支纪日,“戊申晦”中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此外,古代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十六是“既望”。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十分悬殊。 B.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C.介绍古籍善本流传、保护、创作、生产的相关故事,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掌握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 D.中国经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加快恢复。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列缺霹雳(排列) 风雨兴焉(于此) 今之众人(一般人)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 B.纵一苇之所如(放任)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且)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C.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逐渐) 而闻者彰(清楚) 去来江口守空船(语气助词) D.一尊还酹江月(同“樽”)。 举酒属客(同“嘱”,嘱托)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 6.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B.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 C.不拘于时 妆成每被秋娘妒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耻学于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7.下列选项中对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善成德 ②吾从而师之 ③栗深林兮惊层巅 ④是故圣益圣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非能水也 ⑦则耻学于师 ⑧明烛天南 ⑨粪土当年万户侯 ⑩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⑨\⑧⑩B.①④\②⑤⑨\③⑦⑩\⑥⑧ C.①③④\②⑤⑦\⑥⑨\⑧⑩D.①④\②⑤⑦⑨\③⑩\⑥⑧ 8.为下列这则新闻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9年12月17日,将成为中国海军发展史上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12月17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131年前的今天,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正式组建。而后发生的事,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从前苏联设计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山东舰完全自主研发制造,它顺利完成建造、海试和正式交付,说明中国通过了设计建造航母能力的毕业考试。山东舰的正式服役,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双航母时代”。 A.三亚军港迎来首艘国产航母B.山东舰见证中国设计建造航母能力 C.山东舰完成建造、海试、正式入列D.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风俗之美,教化之成,未尝不由于是。此谱牒之设所为深有功于世道,而君子详慎之不敢忽也。”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都在这里。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风通常可以理解为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并形成的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 B.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谱家训,虽然形式各具自己的家族特色,但宣扬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 C.在家谱家训中,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等教导的建立基础都是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 D.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君子文化融合,是因为家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君子文化。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密切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家风中的无形部分对家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基于“家国同构”理念,阐明了家与国之间、优良家风与君子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D.文章第四段通过引用文献资料进一步阐释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说服力较强。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文化可以浸透家谱家训,使传统伦理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B.对于如何立身处世,君子文化和家族文化所给的答案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 C.世家望族的家谱家训以君子文化为主调而凸显家族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D.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君子文化,未来还将潜移默化地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