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3-03 10:27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注]①青衣:县名。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作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C.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深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3分)

(2)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史记·项羽本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义公①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
[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为义公习禅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班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
15.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生先死, ▲ 。(杜甫《蜀相》)
(2)花径不曾缘客扫, ▲ 。(杜甫《客至》)
(3) ▲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叶上初阳干宿雨, ▲ , ▲ 。(周邦彦《苏幕遮》)
(5) ▲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6)纵使相逢应不识, ▲ , ▲ 。(苏轼《江城子》)
(7)矮纸斜行闲作草,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 ▲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在一簇一簇瘦叶下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 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 的间隙里。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的躯干扭曲着,旋转着,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乎要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吮吸 抑制 狭长 期期艾艾 B. 吮吸 扼制 狭隘 凄凄艾艾
C. 吸取 抑制 狭隘 凄凄艾艾 D. 吸取 扼制 狭长 期期艾艾
1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雄伟苍劲、巍峨挺拔的参天松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对饮料行业来说,减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②数据显示,近六成左右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③不过,无糖并非零糖,虽然标注“不添加蔗糖”的产品不添加常见糖类,但有可能加了糖替代品或糖浆之类的浓缩糖溶液。④市面上的代糖产品主要是以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为主。⑤这些甜味剂参与到人体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说微乎其微。⑥从小众走向大众,无糖饮料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期,赢得消费者青睐,关健取决于口感、品质。
第-处:序号( )
第二处:序号( )
第三处;序号( )
第四处:序号( )
四、作文(60分)
21.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有人喜欢这种仪式,追求这种有仪式感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