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上海市致远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2-27 10:23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开壕行
(宋)刘克庄
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B.近体诗
C.曲子词D.古体诗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13.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伶传 [清]侯方域
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如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风》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辙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付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候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铖等进行过斗争。②顾秉谦: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士女之问桃叶渡(_____)   (2)梨园以技鸣者(_____)
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无虑数十辈(   )          A.不愁   B.大约  C.不及  D.不要扰乱
(2)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  A.请     B.召集  C.证明  D.征收
16.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17.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18.本文为什么在马伶第二次竞演后才交代他三年学艺之事?请写下你的想法。
19.本文写两次竞演,详略有别,请分析略写第二次竞演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问守原①议
(唐)柳宗元
①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②勃鞮,以畀③赵衰。
②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③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④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④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
(有删节)
[注释]①原:地名。②寺人:宦官。③畀:给予。④竖刁:齐国宦官。
20.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矣B.哉
C.乎D.耶
21.作者否定晋文公在“原”地守臣问题上谋及寺人的行为,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择重要地方守臣是执政大事,不容有失。
B.谋及寺人致使选取官员不贤,对政事有损。
C.与寺人相谋,是伤害贤能损害政事的源头。
D.守原关乎周王之命,谋及寺人则有辱王命。
22.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七、材料作文
24.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带伞时不下雨,不带伞时偏偏下雨,生活中难免遇到与此类似的事。
你对这类遭遇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