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1-07 12:00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如果以《人民文学》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非虚构写作”已走过10年的文学历程。无论概念界定、外延厘析,还是创作实践、批评研究,当下的“非虚构写作”都略显混乱。那么,“非虚构”应如何“写作”?
首先,应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非虚构”在中国作为一个概念或范畴的提出,有深刻的社会肌理与复杂的文学内因。一是对“后先锋时代”虚构文学个人化创作现状的反拨;二是对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日渐偏离“非虛构”轨道而陷入单一化、模式化与体制化窠臼的匡扶;三是对“底层叙事”日渐显露的表象化、类型化与客体化苦难书写弊病的矫正;四是对消费主义和娱乐化书写而引发的仿真化、虚幻化与符号化乌托邦图景的反正。
“非虚构写作”鼓励作家深入现实,以亲历性、反思性与在场性姿态直视虚构文学面临的困境,打破传统文学秩序,使我们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等各种关切和经验在文学书写中得以呈现。可见,文学书写是内核与目的,而“非虚构”仅是手段或路径。
其次,应凸显“写作”与虚构、想象间的应然关系。“非虚构写作”在根底上仍体现为一种文学创作,无论其表现出怎样的具体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都应是文学的真实。而这恰是在立足于“非虚构”的现实事件基础上,并通过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超越这种基础后呈现的。即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虚构、想象之间并不对立,而是共同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学世界。
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因为虚构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是艺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依凭记忆对大脑储存的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不合逻辑的杜撰、编造与无根无由、不合情理的空想、幻想,其对文学真实的呈现都是有益和必要的。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碎、芜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主题,呈现文学的真实性。
遗憾的是,从“非虚构写作”的创作实践看,大多创作主体停留于记录者、观察者层面,使作品徘徊在“反”虚构层次。因排斥虚构与想象而将其与“非虚构”对立,致使这些“非虚构”文本无法与新闻写作、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类型的“非虚构写作”区别开来,虽说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真实,但却丧失了鲜活的艺术意蕴与美学张力。
最后,应厘清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逻辑关联。“非虚构写作”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现实真实。实际创作中,无论是关于现实的描摹还是历史的记录,不管作者如何客观冷峻与零度叙事,都不可避免地掺杂个人想象、情感、认知,甚至是兴趣与爱憎。加之作者的出身、立场与态度及所处历史时代和社会氛围等因素,又会在创作中隐匿着某种“虚构性”的因子或回避某种情形以达到特定目的。
“非虚构写作”要将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及创作主体的个性才华作为艺术追求,在最大限度地立足叙述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等基础上呈现艺术真实。如此,“非虚构写作”方可重新激活文学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联,展露时代凡俗质感和个体生命气息,将易被遗忘、遮蔽的日常瞬间及其潜藏的可能,通过作者亲历亲验的在场性书写予以呈现。
(摘编自高春民文章《非虚构写作:以审美创作反映现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虚构写作”通过虚构、想象创造文学世界,超越了现实基础,艺术地表现了真实。
B.想象是对大脑存储的加工,虚构是对真实的提炼,二者对“非虚构写作”的作用不同。
C.“非虚构”文本呈现真实,这点与新闻、口述实录等不同,它有艺术意蕴和美学张力。
D.“非虚构写作”实践中,因作品停留在“反”虚构层次,所以作家只是记录、观察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分析“非虚构”概念在中国的提出时,采用了并列结构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B.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论证“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体现了先破后立的原则。
C.文章在论证“虚构”与“想象”的关系时,层层深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现实反思。
D.文章紧扣“非虚构写作”,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总分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非虚构”与“写作”的关系中,“写作”为主,“非虚构”为辅,“非虚构”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手段。
B.作家只要深入现实,打破传统,在写作时呈现出各种关切和经验,就能实现“非虚构写作”。
C.在实际创作中,作品反映的“真实”,都带有作者的个体化和主观化倾向,这是艺术的真实。
D.“非虛构写作”对激活文艺与大众关联,展露时代和个体特质、呈现被遗忘日常等意义重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了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题。
家 书
李世袭
喇叭筒子也不怕把人的耳朵给震聋了,扯足了劲儿嚷嚷着:“宽叔,你上师大的儿子又来信了,拿信来呀!”宽叔却不着急,稳稳地坐在家里。让他多喊一会儿吧,要知道,我娃可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啊!
快晌午了,才见宽叔踱着步,去大队部拿那封家书。管广播的侯仔冲他一笑:“宽叔,你好福气。”宽叔心里得意,嘴上却说:“有啥福气,你以为供个大学生容易,我都要砸锅卖铁了!”说着,就找他的信。宽叔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但自己的名字还是会认会写的。领粮食补贴啥的时候,宽叔都是自己签字,这也是他的骄傲之一。找到自己的信,宽叔发现还有一封信上的字和自己这一封差不多,都跟画画似的,便伸手又去拿。侯仔忙拦住他:“宽叔,这可不是写给你的。”宽叔踱出大队,便急急地往回走,心想,燕子那丫头也该放学了,我得赶紧让她念给我和她娘听。
燕子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给宽婶打下手。桌子上已经放了两碟菜,就差主食了。宽叔朝厨房喊一嗓子:“燕子她娘,娃来信了!燕子,快来念念。”燕子从厨房里飞出来,接过信,小心地拆开,抽出薄薄的一张纸。宽婶在围裙上擦擦手,坐在宽叔身边。
“燕子:见信后速寄100元购书用。”燕子一字一顿地念出来,脸上的喜悦变成了迷惑。宽叔有些不高兴:“完了?”燕子小声回答:“完了。”宽叔便不再说话,拿起烟袋锅呱嗒呱嗒地抽起来。宽婶自己在那嘀咕:“我娃不会这样啊!上回来信不是有好几张吗?问这问那的。”又转向宽叔:“上次咱回信,你不是还给他讲,刨土坷垃最容易,做学问最难吗?他可能念书太忙,没工夫多说话。再说我娃要钱不也是买书吗?”宽叔鼻孔里喷出长长的两股烟,脸上也生动了些:“嗯,先吃饭,要不就凉了。”
“宽叔,宽叔,您的信。”一个比燕子大几岁的姑娘跑到宽叔家,还没喘匀气就连忙说道。宽叔出来一看,是娃原来的同学,现在村小学的教员,连忙迎进来。教员把手里的几张纸递过来说:“宽叔,您的信。”宽叔接过信看了一眼,递给燕子,疑惑地问教员:“这咋回事?”教员说:“刚才我去村委会拿信,打开一看,是大鹏写给家里的。我估计是他一马虎,装错了,所以就赶紧送了过来。”
经教员这么一说,宽叔回过神来:“燕子,把咱家那封信拿来,让教员看看。”教员看看这张薄纸:“对,这才是写给我的。”宽叔问:“那他咋写的是燕子?”教员脸一红:“宽叔,您忘了,我小名不也是叫燕子吗?前些日子我写信给他,让他帮我买自学考试的书,现在估计是找到了。”宽婶禁不住问上一句:“那他给你写信,咋就跟拍电报一样?” 教员脸又一红:“我也不知道。说完扭头就跑了。宽叔宽婶互看了一眼,不知什么意思,只有燕子在那偷着乐。
“爹、娘、燕子:见信好”,燕子开始念起教员送来的这封信,“爹还是老抽旱烟吗?旱烟劲儿太大,以后劝爹少抽点。实在想抽了,让爹买几盒纸烟,那烟劲小点。爹要多保重身体。娘在家又养猪又养鸡,千万别太累着自己了。我好想吃娘做的饭,不过还有几个月我才能回去。我打算放假了,先在学校那边找点活干,好挣点钱给爹、娘和小妹买些礼物。妹妹学习还好吧? ....”燕子念不下去了,跑到门外抹眼泪。
宽婶双手在围裙.上搓来搓去:“我娃本就是个好娃哩。他跟我说过,毕业了要回来教书呢。”宽叔握握宽婶的手,笑笑说:“这娃呀!” 却再也说不出话来。又挖了一锅烟,才抽了两口,想起娃信上的话来,觉得这烟的确不如以前那么好抽了,有点呛人。这不,眼泪都给呛出来了。宽叔把烟灭了,擦擦眼泪,又喊屋外的闺女:“燕子,进屋吃饭啦。”说完,夹一口菜放到嘴里, 虽然凉了,却觉得别有滋味。宽婶赶忙劝住他:“娃说什么来着?越大越不会照顾自己了,给你热热去。”宽叔又笑笑,眼泪又被那已经灭了的烟呛了出来。
(摘编自《语文报教师版》2018年第24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喇叭筒子”“粮食补贴”“刨土坷垃”等方言土语的运用,使得小说具有了浓郁
的乡村特点,将读者领入一段历史之中。
B.宽叔不急着去大队部拿信,不仅因为他家儿子是村里面第一个大学生,他想让全村人多听几遍,还因为能念信的女儿那时没有放学。
C.“宽叔发现还有一封信上的字和自己这一封差不多,都跟画画似的”这一情节的设置,为后文中教员燕子跑来换信做了必要的铺垫。
D.小说在构思上主要运用了“误会法”,通过燕子首次读信、教员换信、燕子再读信,塑造了宽叔等人和未露面的宽叔儿子的生动形象。
8.小说运用了多种方式描写宽叔的心理,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方式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9.作者曾谈起小说的创作缘起是他看到一篇 文章写某大学生寄家书回去就一个“钱”字。请据此简要揣摩本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