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节选自《宋史·赵延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 B.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 C.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 D.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领,担任,特指兼任。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顷之,又领益州牧。” B.节度,唐初沿用旧制,允许地方屯兵屯田,设军政机构,总管地方的长官就称节度使。 C.淳化,年号,用以纪年。汉武帝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D.赠,指古代皇帝对已故官员本人或官员已死的亲属加封爵位、官职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延进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讨伐王景崇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多次充当先锋;后又带 领牙兵剿灭睢阳贼寇,为民除害。 B.赵延进涉猎经史,懂得谋略。抵御辽兵入侵时,他审时度势,力排众议,改变原来的 军事部署,交战三次,大败敌军。 C.赵延进关心民生,颇有政绩。汉江堤坝年年毁坏,淹死百姓、淹坏农作物,他就经常 召集疫工用石头垒成堤岸,杜绝了水患。 D.赵延进能力过人,深得拥戴。曾奉太宗之命督造炮具,提前一周完成任务;离开镇州 时,几千官民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5 分) (2)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②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不得志时期。南园:洛阳某处园林,或说即司马光洛阳府第花园。诘朝:次日清晨。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彝叟,范仲淹第三子范纯礼:三人皆与司马光有交情。②未应:一作“未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诗人置身春天的南园, 满眼是春草萋萋, 虽然连绵的春雨已经停息, 身上的 衣服依然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 B.颔联写诗人夜半酒醒, 但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 诗人顿时感受到了春天的 温暖,情感深处生发出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手法,生动表现了夜深人寂、万籁俱静的宁静氛围,映衬出诗人此 时此刻趋于平静的坦然心境。 D.全诗寄慨颇深,由景而事,寓情于景,娓娓道来,虽语言显豁,不事藻饰,却并不显 得抑塞,反而有种清新之感。 15.有人认为本诗尾联是赞美月色皎洁,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另有寄托。对此,你怎么看?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达诗人坚持高洁志向而不怕千难万险的忠贞情怀。 (2)唐代王昌龄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两 句表达邂逅知音、心生共鸣的佳句:“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表现了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 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许多老艺人可以表演几十部传统剧目,这些作品有的通过口头传承,有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皮影艺人大多 ,诸如可即兴演唱,真假声转换,一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还能够演奏不同乐器。许多皮影艺人还会雕刻皮影,这些影人有十二到二十四个可活动的关节。七到九人的大剧团或只有二到五人的小戏班都可以表演皮影戏,主要在娱乐或宗教仪式、婚礼、葬礼和其他特殊场合进行表演。有些皮影艺人是专业的,有些是业余的——只在农闲时节表演。皮影戏的相关技艺通过家庭、戏班或师徒进行 。中国皮影戏传递文化历史、社会信仰、口头传统和当地风俗等信息。它传播知识,提升文化价值,为乡村、为社区, 是年轻人带来欢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照射 身怀绝技 留传 尤其 B.投映 多才多艺 留传 格外 C.投映 身怀绝技 传承 尤其 D.照射 多才多艺 传承 格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皮影戏是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的一种戏剧形式。 B.中国皮影戏是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塑造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的一种戏剧形式。 C.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塑造形象,伴随音乐进行演唱的戏剧形式。 D.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塑造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 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C.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 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D.(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 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食欲受两条肠—脑通路调节。两条通路都与大脑中间一个叫作下丘脑的结构有关。这个 小小的脑区是激素生产中心,监测着数不清的生理过程。第一条肠—脑通路在空腹时启用。 胃分泌一种叫作胃饥饿素的激素,刺激下丘脑中的弓状核。然后,弓状核释放神经肽 Y,这种神经递质可以刺激大脑外层褶皱(大脑皮层)中的食欲中枢, ① 。而大脑预期我们将会进食,就会通过迷走神经向胃发出信号,使之做好消化的准备。“当我们看到、闻到或是想到食物时,这个过程就会发生。”胃肠病学家、肥胖症专家卡德纳斯说,“大脑在为身体做好吃饭的准备。” ② 。我们进食时,脂肪组织、胰腺和胃肠道会分泌另外几种激素,例如瘦素和胰岛素。这些激素各自在消化和代谢中发挥多种作用。它们合力向下丘脑的另一个区域发出信号, ③ 。于是,大脑让我们停止进食。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造型别致的运河花船、动感炫酷的灯光秀、丰富多彩的运河城市非遗展……假日期间,2020 年运河文化嘉年华活动在江苏扬州宋夹城风景区内举行,一系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 旅活动展示着古老运河的别样风采。步入宋夹城风景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琳琅满目的运 河集市,地方特色小吃、非遗项目、文创产品等摊位一字排开,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据介绍, 本次嘉年华活动从 9 月 28 日持续至 10 月 6 日,宋夹城风景区作为活动主场地将举办运河城市非遗文化展暨“老字号展销”、穿越运河、欢乐巡游等十多项活动,假期前两日吸引了近 4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近年来,大运河沿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日益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促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将进一步 提升大运河旅游的文化内涵,彰显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最近,知名教育人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高考考生的一条建议,在网上受到了广泛 关注。在一场网络直播中,俞敏洪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离开自己的家 乡去大城市”,而且“离得越远越好”。这则“去大城市读大学”的建议很快引发了颇具冲突性的 网络讨论。有人认为俞敏洪的建议字字珠玑,对学生的前途意义重大;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择 校方式未免有些狭隘,甚至意味着对自己家乡的“背叛”。 班级计划举行一场辩论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上述哪种观点感触最深?请 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