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2-22 16:56
参考答案
1.(5 分)
(1 )金就砺则利(2)纵使相逢应不识;苏轼(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2.(5 分)(1)(2分)D(2)(3分)C
3(2 分)准则
4.(3 分)A(选B得1分)
5.(2 分)B
6.(5 分)答案示例:本文在承认情感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批驳了教条地以情感本身为准绳且将散文情感与作家现实情感混为一谈的散文写作观,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散文的情感是艺术情感而非现实情感;散文写作是表现情感而非描述情感;散文的情感首先是审美情感而非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散文中的情感是有组织的、理性化的情感。
7.(4 分)答案示例:如《项脊轩志》,情感真实而浓厚,感人至深,而其情感处理仍然是理性化的。作者善于通过写轩中生活琐事来表现情感,所写之事经过精心筛选并有严密的组织;作者还善于以轩中之物为载体来寄托深情,如其结尾处用枇杷树之茂盛来表现对亡妻的思念之深。该文情感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其艺术魅力也远远超出了道德层面的判断。
8.(4 分)答案示例:牛羊皮毛的“厚实”“熨帖闪亮”与“骨子里的那种冷”对比鲜明,其外在表现与内在感受差异明显,这颇有象征意味,与“我”的生活状态有相似处。“冷”“害怕”等词赋予牛羊以人的情态,表现出“我”对牛羊的理解之深、与其关系之亲,有力衬出“我”没有父母相伴时的孤独。画线部分话语蕴藉、耐人寻味,很有表现力。
评分说明:一个角度2 分,整体评价1分,给满4分为止。
9.(3 分)答案示例:“牧归”勾勒出日暮时牧人归来牛羊回圈的画面,蕴含着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对“我”父母归来的期盼,传递出亲人两地分隔(牧归而亲人未归)的感伤,并传达了对草原传统生活形态的留恋和对其回归的渴望。
10.(4 分)答案示例: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傍晚,渲染了日暮牧归的气氛,为写“我”怀念和盼望父母回归的情节作了铺垫。第二处对夕阳的描写将小说叙事从回忆再次拉回现实,使情节的展开既有波澜又衔接自然。
11.(4 分)答案示例: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且是个儿童。运用这样的限知视角,写“我”这个留守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便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使内容更集中地表现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影响。运用这样的叙述视角,还有助于消释读者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陌生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小说所描述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理解、同情和对小说所反映的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农牧民外出务工现象的深入思考。
12.(1 分)B
13.(2 分)C
14.(5 分)答案示例1:首联写即将落下和稍晚将落的残花,烘托出流连不舍的心情;颔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落花情景,并直接用“恨满”表现出满怀的痛惜、怅恨;颈联设想花落后的遭遇,表现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尾联写对酒浇愁并遥想明日残红去尽的情景,传递出浓浓的伤春之意,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
答案示例2 :首联写即将落下和稍晚将落的残花,烘托出流连不舍的心情;颔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落花情景,并直接用“恨满”表现出满怀的痛惜、怅恨;颈联以退为进,为落花犹能得到遮护而欣慰,表现出对落花的爱惜之深,进而表现出对花落的伤感之深;尾联写借酒消愁并遥想明日绿荫一片的另一番景象,伤春之意中又透出一丝豁达。
15.(2 分,每空1分)(1)解除 (2)赏赐
16.(2 分,每题1分)(1)D (2)B
17.(6 分)答案示例:扶余丰对福信心怀猜忌,(与他)貌合神离,势必不能撑持多长时间。我们应当用坚守等待敌方发生变故的策略来谋取胜利,不可轻举妄动。
18.(3 分)答案示例:既而福信杀道琛/并其众/招还叛亡/势张甚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 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3 分)答案示例:刘仁轨善领军也善文事,表现了出众的才华,值得重用。刘仁轨功绩突出,应该予以褒奖提拔。刘仁轨可以在经略高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百济所为深合帝心),有必要褒奖提拔。
20.(5 分)答案示例:刘仁轨指出,出征在外的将帅为大局而有所专断,是有经义可循的。继续留下对敌,符合朝廷的战略意图,而且从双方形势看,此时留下对己方是有利的。如果撤军,形势将随之变化,朝廷的意图将更难达成。他还特别指出敌方存在发生内乱的可能性,应该伺机而动。他从报国大义、朝廷意图、敌我形势、留战与撤军的不同后果、当前机遇与策略五个方面逐层论述,环环相扣、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引用儒家经典要义,强化了论据的权威性。不仅晓之以理,他还动之以情,从个人志趣抱负的角度劝说众人,很有鼓动性。
21.(1 分)A
22.(3 分)答案示例:以世人皆知的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读书味深者和味浅者际遇有别。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如果仅举“叔孙通、鲁两生”这一组事例,很难证明所论现象的普遍性,加上“舒、弘”这一组事例,则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前一组事例所举双方有用与不用之别,这组所举双方则有重用与否之分,避免了同类重复,更有助于证明所论现象的普遍性。
评分说明:第一点1 分,后两点每点2分,给到满分为止。
23.(2 分)D
24.(4 分)答案示例:本文从“书无穷尽,味有浅深”入手,肯定了阁的主人德夫是“味之深者”,为德夫因“忠愤激发”而遭“放还”的遭遇感到不平,并表达了对读书味之深者“守道而难合”、味之浅者却“谐世而易售”这种现象的慨叹、批判。同时,本文还对德夫因“味之深”而不“畔”不“离”的操行表达了认同、赞美。文章以事论世,借古论今,借题发挥,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意图。
评分说明:对意图每概括一点给1 分,整体概括1分,给到满分为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