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______〔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①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①腻红:一作“腻香”,此处指代花。腻,浓。 12. 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1分) A. 葬花B.惜花 C.春雨 D.秋夜 13. 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写远近高低之景,画面有立体感。 B. 不限于写眼前之景,扩大了意境。 C. 先悲后喜,欲扬先抑,情感丰富。 D. 情景交融,笔触细腻,感染力强。 14.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1分) 刘仁轨传 ①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武德初,补息州参军。累迁给事中。 ②初,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守其城,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纳残党。文度死,百济故将福信及浮屠道琛迎故王子扶余丰立之,引兵围仁愿。诏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文度之众,并发新罗兵为援。仁轨将兵严整,转斗陷阵,所向无前。信等释仁愿围,退保任存城。既而福信杀道琛并其众招还叛亡势张甚。 ③仁轨与仁愿合,则解甲休士。时定方伐高丽,围平壤不克。高宗诏仁轨拔军就新罗与金法敏议去留计。将士咸欲还,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者,得专之。今天子欲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战胜之日,开张形势,腾檄济师,声援接,虏亡矣。今平壤不胜,熊津又拔,则百济之烬复炎,高丽之灭无期。吾等虽入新罗,正似坐客,有不如志,悔可得邪?扶余丰猜贰,表合内携,势不支久。宜坚守伺变以图之,不可轻动。”众从其议,乃请益兵。 ④时贼守真觇城,仁轨夜督新罗兵薄城扳蝶①,比明,入之,遂通新罗鑲②道。而丰果袭杀福信。会诏遣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浮海而至,士气振。 ⑤百济余党悉平。仁师等振旅还,诏留仁轨统兵镇守。仁轨署官吏、开道路、赈贫贷乏、劝课耕种,民皆安其所。遂营屯田,以经略高丽。仁愿至京师,帝劳曰:“若本武将,军中奏请,皆有文理,何道而然?”对曰:“仁轨之辞,非臣所能。”帝叹赏之,超进仁轨六阶,真拜带方州刺史,赐第一区,厚赉妻子,玺书褒勉。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扳蝶:指攀援城墙。②镶:同“饷”。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信等释仁愿围 (2) 厚赉妻子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 宜厉兵粟马()A.对……严格 B.使……凶猛 C.警惕 D.磨砺 (2) 以经略高丽()A.治理 B.筹划 C.指官职名 D.支援 17.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扶余丰猜贰,表合内携,势不支久。宜坚守伺变以图之,不可轻动 18. 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既而福信杀道琛并其众招还叛亡势张甚 19. 第⑤段写到皇帝“超进仁轨六阶,真拜带方州刺史”,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3分) 20. 第③段写到刘仁轨在“将士咸欲还”时讲的一番话,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5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0分) 味书阁记——为徐德夫右司作 〔南宋〕刘克庄 ①阁在丰城山间。名,子贱潘公也;笔,广微袁公也。德夫读书其上有年矣,去而仕于朝,因以其所读者为天子言之,忠愤激发,几忤上意。竟坐是由省闼①放还故山。或窃笑曰:“世盖有剽窃涉猎书之毫芒而光显遇合者。德夫无所不读,顾龃龉留落如此,意者书误德夫耶!德夫宁能味此无味之味耶??”德夫亦叹曰:“有是哉!” ②夫书无穷尽,味有浅深。尝试以古今人观之;行之笃、守之固,味之深者也;先信而后畔,始合而卒离,味之浅者也。叔孙通、鲁两生皆学《礼》,一以取封,一没世无闻。舒、弘皆学《春秋》,一起徒步拜相,一老摈郡国②。非深者守道而难合,浅者谐世而易售欤?使其果深于书,捽茹山雌也③,脱粟太牢也。苟为不然,如啖土炭,如嚼蜡火,将唾弃之矣。然则德夫之所味,固世之所不能味;世之所味,固德夫之所不屑味欤! ③或又曰:“阁仅三间,奚其记?”余曰:“不然;石渠、天禄④;高则高矣,而不能逃莽大夫之讥;临春、结绮⑤,美则美矣,而不能湔⑥狎客之谤。德夫阁虽小,然圣贤之事具焉,古今之变合焉,天下、后世之责在焉。德夫味之不已,出则为遗直,为名臣;处则为高士,为全人。是阁与天壤俱敝矣。勿记,可卑?!” (选自《后村先生大全集》) 〔注〕①省闼:禁中,宫中。②老 摈郡国:指董仲舒为公孙弘所译而出为胶西王相。③捽茹山雌也:指采食野菜如同吃野鸟的肉一样鲜美。④石渠、天禄:汉宫中藏书阁名。扬雄曾校书其中,后撰文讨好王莽,朱熹在《通鉴纲目》中称他为“莽大夫”。⑤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宫中的阁名。⑥湔:洗。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 岂B.盖 C.然 D.且 22. 第②段在举了“叔孙通、鲁两生”这组例子之后,又举出“舒、弘”的例子。请分析后一组例子在说理上的作用。(3分) 2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2分) A. 正反对比B.骈散结合 C.叙议结合 D.借物喻人 24. 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写作 70分 2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通过说理未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通过恳求倒可能让别人接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