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2-18 09:38
参考答案
1.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识到儿童的特征;有意识地、专门地研究儿童领域的文学。
2.A
3.C
4.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
5.不可以归入。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
6.C项,“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理解错误,是骡子住进马棚前后表现不同了,不是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
7.B项,“第⑥段运用神情、行为和外貌描写,表现了骡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渴望得到主人赏识的迫切之情”错误,没有“神情”描写,“它很期待主人能对它另眼相看”是心理描写;“表现了骡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错误,应该是表现了骡子的爱慕虚荣。
8.①贪慕虚荣,一心渴望得到夸奖赞誉;②迷失自我,企图活成马的样子;③自不量力,逞强驮主人狂奔。
9.虚幻性:骡子不合现实的种种表现,如“去美发中心”、“驮起主人狂奔”等,是小说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虚构与夸大。讽喻性:骡子、毛驴和马隐喻社会中的不同人群,主人这一形象也蕴含象征意味,故事言此意彼,借小喻大。
10.B
11.A
12.D
13.①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②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③他顾念君王,振兴国家,想要扭转危机,使楚国重新富强,在一篇文章中再三表达这种感情。
14.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欲来者不距”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距欲来者”,“欲来者”为“不距”的宾语,且与后句“欲去者不止”结构相同,所以应在“欲来者”前断句,排除A、D;“病人”为“多”的宾语,所以应在“病人”后断句,排除C。本句的意思是: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故选B。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先秦法家代表”理解有误,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A。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可知,这三种思考应为“少年时早学习,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施舍人”。故选D。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穷”,形容词用作动词,陷入困厄;“反”,回击、指责、责备;“岂……哉”,固定句式,难道……吗。
(2)“是故”,因此、所以;“思”,考虑;“长”,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大后的事。
(3)“存”,怀念、顾念;“反覆”,扭转挽救;“致”,表达。
参考译文:
公输班不能超越墨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这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了吗?遭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鼋鼍以为深潭还太浅,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耻辱了。”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唉!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被对方所喜爱,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被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自己不努力,只会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不迂腐了吗?”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能宽恕;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能宽恕,有了哥哥不能尊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能宽恕。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15.B项“伤感之情”错,应是喜悦之情,是描述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16.①难言的伤感。开篇两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②初到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③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17.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8.轮辐式 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 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的时候,勇敢地解救了她。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遭受了绞刑。
19.D
20.C
21.C
【解析】
19.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处,“跨时空”,意思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跨地域”,指横向跨越地理区域的,是指空间这个维度。语境第二段:这一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于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的境界,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立体中国。这显然是时间的维度来讲,所以用“跨地域”一词不符合这段偏向历史角度的评述,即本处选“跨时空”。第二处,“促使”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推动”指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因此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从习惯搭配等角度进行推敲。从语境看“促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搭配,习惯上“促使”的宾语应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推动”的主体往往是人,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构成动宾的配,故选“推动”。第三处,“博采众长”指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重在想办法、出主意。而语境是说纪录片《中国的宝藏》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开放包容的境界和博采众家之长的气度,所以选“博采众长”。第四处,“浑然不觉”,意思是完全未察觉,其主体多是人。“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语境的主体指“节目”,用“不知不觉”更符合语境。故选D。
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A项,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一经推出,首先彰显的是中国的文化自信,然后才提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所以“既……也……”关联词后面所带的内容要对调,属于语序不当。B项,强加因果,不合逻辑,根据语境应该是并列关系;其次,语序不当,首先彰显的是中国的文化自信,然后才提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D项,搭配不当,“丰富”和“文化自信”不搭配,应将“丰富”改为“彰显”;同时,该句不合逻辑,应将“因为……所以”,替换为“既……又”。故选C。
21.本题考查分析语句衔接的能力。括号前的语境是讲《中国的宝藏》这个纪录片回望了两国的历史和现在,分享发展经验,这是它的优点,括号后的语境是“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可以推知括号里的内容是有人认为该片存在不足之处。B项、D项,陈述的主体不是“该片”,使得上文不衔接,故排除。而A项的表述“该片的缺点是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与后文不够衔接,只侧重于“很多人的观点”这个角度了,其实作者对这种观点的评价是“这不是缺点”,恰巧是该片的“特点”。故选C。
22.单项发掘墓葬数近年最多;墓葬年代跨度大;宋墓居多,多属平民墓葬。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