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1.C(“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说法有误,原文“直接展示创作主体”。) 2.D(A.原文表述为“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一一不相符合”选项以偏概全,且“本质对立”说法与原文不符。B.“印证了其概念的严谨性”强拉关系。C.说法绝对。) 3.D(A项论据证明文学的创造性。BC项体现了非虚构文学“真实性”的表现和意义,可作为材料一的论据。D项体现了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4.采用多种沦证方式,论证充分。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答对第①点得2分,第②点、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 5.①基于事实的“真实”。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②文学的“真实”。寻找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③阅读体验的真实。非虚构文学更具有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 6.B(B项曲解文意,“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错,据原文“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可知是“仿佛”,而不是真正“观览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眼前之景”。故选B。) 7.B(B项强加因果,“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错,略写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据原文“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小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故选B。) 8.参考答案: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而写。是行程的真实体现;后部分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是从读者较为熟悉的《岳阳楼记》再写到大观楼的名联,以此探寻名楼的精神底蕴,便于读者理解,可以引起读者共鸣。(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1)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后部分以议论为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2)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务的。(3)议论是记叙的服务,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已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与风骨。(4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解析:此题一是指出文章记叙,哪些是议论;二是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指明记叙和议论时不能细化,只能整体把握。此外,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时,既要明白二者在散文,小说中的关系,还得依据文章的写作日的而定。 10.A(本题第一处断句处应在“斡旋”后,依据是“斡旋”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所以排除B项和C项:责的宾语是“监办者”,内容是“期一月飞虎营橱成”,オ会有“违坐军制”,排除D)项。故选A。) 11.D(D项,“皇帝溢号为一字”官员谥号为两字”错,皇帝谥和官员谥号之间没有这种区别。溢号多为评价性文字,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故选D。) 12.C(C项,“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错。“夺”意为“改变”。“卒不能夺”意为“最终不能改变辛弃疾的想法”,而不是。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故选C。) 13.(1)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 (2)(湖南)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 翻译时注意以下关键词: (1)“雅”,平素,一向:“入相”,入朝任宰相;“大略”远大的谋略。 (2)间”,时常:“顽悍”,顽劣剽悍:“抑”,而且(也是) 14.传记作者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当时人们对辛弃疾生平遭际的同情,为其鸣不平另一方面表现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1对他的怀念和崇敬)。(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由辛弃疾墓前经历中“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等句来看,辛弃疾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心中有极大的不平。因而其生平遭际一定令人同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们把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附会到辛弃疾身上,显示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二ニ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薄,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寬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英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颓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規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胆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幹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棚,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惠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神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凤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惠死时,伪学正遭禁正,以至门生故日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然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辛弃疾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粑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徳祐初年,谢枋材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15.D(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酒脱,是雄健壮美。 16.⑩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现、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点2分。答“虚实结合”酌情给分。虚是“百里闻雷震”,遥闻潮声,想象大潮的壮观;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赏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人们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树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東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朝,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写遥闻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17.(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浮光跃金,静影沉劈。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8.C(前面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重点写叶子不结实,后面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歎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重点写叶子的下落,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处,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19.D(“-叶落而知天下秋:”为引用:“如一小马蹄”为比喻:“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为设问。) 20.(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更好。(1)更符合文意,前文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己是深秋,再到叶、将熟,オ大批落叶,符合前文文意。(2)从过程到结果,更符合逻辑顺序。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更好。(1)语义保持一致,衔接更连贯,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2)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己干,梧桐籽已熟”,强调了“梧桐大批地落”时,“树마”和梧桐籽”的状态,语言简练,节奏从容,更有韵味。(做出选择1分,理由陈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己干,梧桐将子己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21.①在价格”后加“监管”;②保护改対维妒”③在捏造”前加“对”(或:对于);⑥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汙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每点1分,共4分。) 22.①世界卫生组织②7月10日③宣布启动一项新倡议,④帮助全球烟民在疫情期间戒烟⑤新冠为戒烟提供动力。(每点1分,共S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3.【题目解析】 本次作文题,仿照2020年全国高考卷作文的命题形式,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考生须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