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1-27 14:55
参考答案
1.C
2.A
3.B
4.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 “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引用论证,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5.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②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
6.A项,“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错误,由“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可知,美景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喜悦。
7.C项,“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错误,五个“走”字更多的是表达出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
8.①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之一,羊群及牧羊人的叙述贯穿全文,伴随作者沁河探源的整个过程。②内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与黄花、清泉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③主题上,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
9.①作者前往沁河探源,只见干涸的河床,却不见沁河里的流水,作者为此而着急不已。②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③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
10.B
11.C
12.B
13.(1)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
(2)李畅感激他的恩德,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胡乱奔驰打猎。
14.①主动请缨,讨伐叛军(吴元济)。②善于用人(李听),知权制变。③慰问将士家属,提振士气。④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任答三条)
【解析】
10.本题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本句的句意是“因湖南地势低湿,不能迎接父母来侍奉,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下诏让他调派鄂岳士卒五千人,隶属安州刺史李听指挥。”“求分司东都不听”的翻译是“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分司东都”是请求的任职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的翻译是“后来调任鄂岳观察使,当时朝廷正准备讨伐吴元济”,“鄂岳观察使”是官职名称,“时”是“当时”的意思,是下一句的时间,所以应该从“鄂岳观察使”的后边断开,故排除C项。故选B。
11.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文武官员”错,兵部是“掌管武官的选拔、任用”。故选C。
1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和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项,“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理解分析错误。从原文“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可知良马害人不能体现他遵守礼法,是体现他对人的生命的爱护。故选B。
13.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若,你;同恶,同流合污;挠法,曲解和破坏法律;引,引兵退去。
第二句重点字词:德,感激;涕,眼泪;徐,慢慢地;妄,胡乱。
14.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整理总结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考生要从原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柳公绰名将风范的事例。从原文第2段“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即请自行,许之”可得出在柳公绰吴元济叛乱时,主动请缨,讨伐叛军。从原文第2段“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可得出柳公绰善于用人,知权制变。从原文第2段“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可得出柳公绰慰问将士家属,提振士气。从原文第5段“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可得出柳公绰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
15.D项,“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表述有误。本诗中的“钱塘潮”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凛然生寒,可以说,本诗中的“钱塘潮”是雄奇伟丽、气势磅礴的,而孟浩然的性格却是洁身自好、清白高尚的,他崇尚隐逸、性情清淡自然,与“钱塘潮”的形象特征迥异
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
17.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18.C
19.修改后的句子更好。“这句谚语”指代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故用“这句谚语”承接前文,与前文衔接更紧密。结合前后文可知,此处强调不要只看现在,而要看得长远,故后两个分句应为“告诚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与前文联系紧密,表达也更准确。
20.①而是在发展变化 ②先患虑患谓之豫
21.第①句:“洪涝”后添加“出现”的宾语中心语“灾害”。
第③句:括号去掉,里面的内容改为:“即停工、停产、停课”。
第⑤句:“切记”与“切忌”谐音,易引起误解,可删掉“切记”。
第⑥句:“卫生”和“医疗防疫”概念交叉,可删掉“卫生”。
22.关键信息:①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②为汉代列燧,③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