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四校联合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1-23 15:38
三、语言表达(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   );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从呱呱坠地到两鬓如霜;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 ①  。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   )。
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   ),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  ②    ,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适应了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求,对于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有效预防侵害人格权损害后果的发生、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调整    隐恶扬善    事无巨细    效果
B.调整    激浊扬清    事无巨细    效应
C.调节    隐恶扬善    事必躬亲    效应
D.调节    激浊扬清    事必躬亲    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B.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D.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分)
①;                                   
②: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减少脑血管病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幸运的是,   ①  。当前,已经有20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被识别。只要积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就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将罹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吸烟和饮酒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专家建议:吸烟者应该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   ②   ,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   ③   ;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23.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概括作者关于怎样防止“校园欺凌”的主要观点。不超过50个字。(6分)
学校是教育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不被允许的,学校必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一旦“欺凌”事件出现,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
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A项,“造成了不同文化剧烈的冲突”有误,原文是“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一个国家,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真正富有意义。然而,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可知,是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
C项,“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推动了弱势文化的发展”有误,原文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
D项,“现代化、工业化必然带来物质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缓和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有误,原文是“文化的恒常价值常常是 渗透于文化多样性之中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文化多样性来抵抗、纠正、平衡单一的资本与市 场逻辑,不能让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物质的增长取代文化的进步、精神的富有”。故选B。
2.C  本题,C项,“论证了当前背景下注重文化普遍性不利于守护文化个性”有误,本文论证的是“如何致力于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故选C。
3.A本题,A项,“弱势文化越来越处于劣势,最终被强势文化吞噬”有误,于文无据。
4.C  C项,“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错误,首先,记者并非“挑拨”,小说中只是说“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心里严重不适”也不恰当,小说中说“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没有道理。故选C。
5.(6分)①在情节的发展中呈现人物形象:“受玉”时随意淡泊;“还玉”过程中大费周章,展现人物的处事稳妥、襟怀坦荡;
②心理描写:舒启因对赵自安欠点儿礼貌感到不适,到冷静、反思,遂“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突出人物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品质;
③对比衬托:以友人的较真求恩衬托舒启的随性洒脱,不拘小节;以“隐隐不适”的心理对比反思后的“惭愧”,突出形象的磊落坦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理解,酌情给分)
6.(6分)①作为线索,串联全文:小说以古玉为线索,通过叙述受玉一鉴玉一还玉的故事,逐步展开情节。
②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既指那块春秋时的古玉佩,又象征着舒启正“温其如玉”的君子之风。
③展现形象,揭示主题:小说在对古玉故事的叙述中逐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凸显其美好品质,从而揭示小说主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理解,酌情给分)
7.B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故选B。
8.A项,“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故选A。
9.C  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与原文“一言不相应”有出入。故选C。
10.(3分)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得分点:(1)让,责备;独…乎:难道…吗?(得分点一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1.C  “年十七”作“谒上饶娄谅”的时间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讲”“读”是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其宾语是“《五经》”,故“讲”“读”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
12.BB项,“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错误,“春闱”指会试,考上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故选B。
13.D  D项,“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错误,由后文“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可知,“阳明学派”不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故“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理解错误。故选D。
14.(4分)(1)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高兴,相随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得分点:因,根据;相率,相从,相随;栖,给……居住。(得分点一点1分,句意1分)
(4分)(2)守仁病得很严重,上书自请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命令竟然就回去了。得分点:甚,严重,厉害;乞骸骨,请求退职;自代:宾语前置句,即“代自”。(得分点一点1分,句意1分)
15.(3分)(1)因为如果救援安庆会被断绝后路,以致腹背受敌;而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易于攻破,还能引叛军回救,安庆之围自解。(2分)
(2)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1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探访旅居,放眼观看,山川壮美。二十岁参加乡试考中,学问大有长进。不过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奏章营教,刘瑾发怒,打了他四十廷杖,把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生,苗族人、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高兴,相随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守仁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看重守仁的才能。正德十一年八月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区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守仁先佯装撒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连续攻破四十多座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人。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叛军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将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至少十天内没有忧患。”于是他多方派出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贛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密信封在蜡丸中送交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说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有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朱宸濠)留下宜春王据守,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出兵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救援安庆,中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领,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对峙,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我们将会腹背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一定可以攻破。叛军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他仓促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活捉了他。总共三十五天叛乱就被平定了。
守仁病得很严重,上书自请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命令竟然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物的原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居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被贬官到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之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求学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称法。
16.D  D项,“与杜甫《登高》的写法、诗风一致”错误,《登高》无“追忆”,且诗风更为“沉郁”。
17.(6分)①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②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一点3分,要求指出精妙处,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若有其他合理理解,酌情给分)
解析:虚词“犹”“却”对情感起到了强化作用,是诗句的精妙之处。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两个字的效果,“犹”是“还”的意思,饮酒依旧不能消除愁苦,可见思乡之愁的浓重;“却”表示转折,强调思念的力量,也表现出只能心回的无奈。从修辞上看,主要是比拟,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化成有形的东西,形象生动。
18.(8分)(1)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赢得仓皇北顾,气吞万里如虎;(4)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19.B  第一处,调整: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根据语境“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此处强调的是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选用词语“调整”;
第二处,隐恶扬善: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根据前文“社会生活风清气正”,就要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所以此处选用成语“激浊扬清”;
第三处,事无巨细:事情无论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根据语境“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所以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上,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管。选用成语“事无巨细”;
第四处,效果:由于某种因素使事物产生的好的结果。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反应和成效。根据“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可知此处强调发的是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互联网上发布所引起的社会反应,选用词语“效应”。故选B。
20.D  本题,划线句子“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如果任由”应在句子开头;二是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A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B项,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D。
21.(2分)①受法律保护 ②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
解析:第一处,根据横线所在的前文“受法律规制”和后文“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推断横线上填写“受法律保护”。第二处,根据前文“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以及后文“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可以得出横线上填写意思为“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的句子。此类题解答时还要注意字数上的限制,比如本题要求“每处不超过8个字”。
22.(6分)①脑血管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②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③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一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减少脑血管病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幸运的是”,说明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据此填写:脑血管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第二空,此处是说“吸烟和饮酒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戒烟戒酒;再结合前句“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以及后面“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说明有人的观点是认为适度饮酒有些好处,可以填写: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
第三空,结合前文“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和“因此”,可知此处是总结句,应当说还是不要饮酒;再结合后文“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此处可填写: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
23.(6分)①学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量,②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③并且对欺凌者依法依规适度惩戒。
解析:语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总领句,其余三句分别从学校教育形式、建立机制、欺凌者的不同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从“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概括出“学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量”;从“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可概括出“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可概括出“并且对欺凌者依法依规适度惩戒”。
24.审题立意  
本题具有时评写作的特点,侧重于写作的思辨性,符合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务、解决特定的问题时,展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该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考生应读懂“材料”含意,进入“情境”,接受“任务”。材料中的某些词句暗示了考生思考以及立意的方向,依据这些词句,考生不难推知该材料的命题意旨。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以变应变”: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锐意“变”——洞悉国际风云,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应变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②“以不变应万变”;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坚守“不变”——民族自信,保持定力;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热爱国家,守望家园,爱国爱民,奋发有为;做好自己,坚信未来……  
③综合、辩证立意,有“变”,也有“不变”:核心观点同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