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0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 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琴棋书画诗酒花” 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 本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3 月 15 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 10 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 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 8 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 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 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 ”让城市更有活力》) 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2020 年 ,为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示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同时零售巨头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 月 2 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 500 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 10 万元的无息赊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5 月 26 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美团到店综合业务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开展“安心消费月”计划,为复工复产小店提供流量扶持,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 209 个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外卖新开的用户还可获得一个月免息贷款。5 月 29 日,阿里巴巴发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 1688 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 700 亿元免息赊购。阿里 1688 将全部通过工程直供的“新批发”模式触达“摊主”。 (摘编自《京东苏宁美团等企业助力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材料三 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这是清醒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无论摆摊设点还是社区环境,都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关乎市民良好体验。无论扰民现象还是交通拥堵....看似不是大事,却都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城市治理须下足绣花针般的功夫。当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的“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各个“器官组织”都能听“脑”指挥,这样的城市显然更宜居,更有舒适度。“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各个城市多年积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会功亏一篑。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 恐怕还是要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加大力度。近日,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这是值得各地借鉴的。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的。显然,惟有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城市才能更健康。简单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一哄而散,这是需要避免的。 (摘编自《央视热评:“地摊经济”不能哄而起》) 1.对材料一地摊经济”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地摊经济的“三低”, 让它是有了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独特优势。 B.经济如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 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 C.不应让管理顾虑拖累“保民生”,事实证明,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保障就业,还有助于复工。 D. 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因其体现得是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因此成了著名的打卡“地标”。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B.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等作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为地摊经济松了绑,但并不意味地摊经济可一放了之。 C.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多家电商响应政策号召,扶持地摊经济,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或无息赊购。 D.地摊经济不能从根本上保民生保就业,在疫情冲击下,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 3.材料三中,不能支撑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B.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 C.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D.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 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 4.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并分析。(4 分) 5.如果你是二三线城市市长,你会如何对待地摊经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 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 “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 “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 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 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 先写西藏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 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 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