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1-16 09:22
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邓傀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眯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吹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苔。乐毅独留构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构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B.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C.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D.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忠心。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后退出。
B.霸国,指春秋时代的齐国,因齐桓公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代的齐国仍然有“霸国”余威。
C.合从,即“合纵”,文中指东方六国诸侯联合抗拒西方的秦国;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D.反间,指诱使敌方的间谍或其他人获得虚假情报,制造敌方的内部矛盾,进而伺机获取胜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出身名门,早年便有贤名。乐毅的先祖乐羊曾在魏文侯乎下任职,因功被封在灵寿,后乐氏子孙辗转为赵国人。乐毅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
B.乐毅经历丰富,善于利用机会。沙丘之乱后乐毅离开赵国到了魏国,适逢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借为魏昭王出使的机会投靠燕国,并担任了燕国的亚卿很久。
C.乐毅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策略。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认为单独行动不易获取胜利,建议联合赵、楚、魏等国一起攻击齐国,得到了诸侯们的热烈响应。
D.乐毅谋略过人,伐齐功勋卓著。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仅仅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日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13.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调优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一16题。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注],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日:“河阳一县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景物描写入乎,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
B.额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
C.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认同。
D.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
16.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乎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的心意的诗句是: “           ,            ”。
(2)((登高》中杜甫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       ,       ”。
(3)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       ,       ”两句精彩的细节描写,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半清早,几大朵(    )着程亮边儿的乌云,像刚刚炸裂开却又不甘心各自散去的大型冰块,集拢在朝阳周围。有一块终于捂火盆似的一下捂住了太阳。顷刻间,密麻麻的吊线雨幕从黑云底部垂搭而下,汾沱雨点儿齐崭崭波下来了!
只是暗了东方,天宇并不晦暗,云隙缝儿间透射出的一束束烂银般的光芒,将连天接地的雨幕照射得(   )。那珍珠似的雨滴一下子将地表万物波打得迷迷茫茫,碧翠晶莹的棉花叶、芭谷叶颤颤巍巍,僻啪乱响,亭亭株影在雨丝长弦下似笑似舞,半痴半醉。雨星砸在地上,      ①       ,雨沫泛亮,仿佛白雾掠地,于是,人们称这雨为“白雨”。
“白雨不过牛背”,黄牛的一峰眷背可以秦岭亘天似的分划开晴阴两界。黄牛在拉犁,犁沟那边刚刚耕耘翻掀起来的土地上是白花花的一派雨雾,这一边尚待翻耕的生茬地上,阳光(    )灿烂,一星儿雨也没有。方才还在那一边啄蟋蟀、叼红蛆洲的乌鸦、喜鹊,忽地撑开翅膀,贴住地皮飞掠到犁沟这一边来了,齐愣愣抬头往那一边瞅。趁早凉钻进青纱帐里寻挖猪草的村童们,急惶惶扔了短镰,倒翻了竹笼胡乱扣在小脑瓜上,    ②   ,大呼小叫,连滚带爬,像风雨里覆了巢的小鸟,像荒火里乱了营的蚂炸……
收鞭插犁的老农自言自语:“噢,今天是立秋!”丰硕而富饶的秋天,就这样大咧咧地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镶  闪闪烁烁  依然    B.镶  晶莹剔透  竟然
C.围  闪闪烁烁  竟然    D.围  晶莹剔透  依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秋天就这样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的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有四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标点规范。(4分)
①近年统计数据显示,②中国大概有35%的粮食没有被充分利用,③,币是被浪费掉了。①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⑤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0克左右,⑥浪费率为11.7%;⑦此外,大型聚会浪费率则达38%,学生饭有1/3被扔掉,⑧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灾的影响,⑨今年全球有6. 9亿人处于饥饿。
22.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发生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生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每施延一分钟,患者的生存几率就降低10%,因此,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非常重要,多一人学会,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普及率只有1%,美国这一数据为33%,法国为40%。中国急救领域专家推出《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指出全民参与是提升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的终极策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我们人生中永恒的话题。有人说,成长就是说的少了,做的多了;有人说,成长就是今天比昨天更能看透事物,并且处理事情比昨天更为得当;还有人说,成长就是超乎昨天的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由于出生环境、家庭背景、求学经历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心里面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诊释。
请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对成长的思考,一也可以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
要求: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