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三次双周练语文答案 1.B 解析:A项, “ 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错,文中没有内容表明“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是 “ 和 ”的基本内涵 ; C项,以偏概全,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多个,而选项只说了一个。D项, 或然变成了必然,原文是 “或许是 ” 。 2.C 解析:因果倒置。音乐创作者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才能在作品中传递爱、歌颂爱 。 3.B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 “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B项说的是音乐家,不是音乐 。 4.答案:①总分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指出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②然后把它分为三个分论点,分别进行阐述。(每点2分) 5.答案:①音乐能慰藉和滋养人的精神,拓展生命的温度。②音乐倡导拥有感恩的心,强调爱的传递,提倡爱人,以德拓展生命的宽度。③音乐催人奋进抗争,鼓舞人不断修炼、开拓、超越,拓展生命的深度。④音乐能够让人爱惜生命、延长生命 ,增加生命的长度。(每点2分) 6.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句式、手法、语境、语句的言外之意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通读文本,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找到选项所涉及的语句,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理解、辨识各个选项的相关内容,并做出判断。B项曲解文意,“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错,据原文“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可知是“仿佛”,而不是真正“观览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眼前之景”。故选B。 7.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所运用的技法,然后找出各个选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将选项内容带入文本进行比对分析,辨别正误,作出判断。B项强加因果,“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错,略写岳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据原文“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小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故选B。 8.①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②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既交代了作者“更慕”岳阳楼的原因,也是为凸显岳阳楼的精神与气质,暗示文章主旨。(题干没有涉及阿房宫)【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旨意,然后分析文章结构如此安排的意图,答案也就有了。当然,也要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就暗示了岳阳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又如“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而《岳阳楼记》赋予岳阳楼特别的“精神与气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可见,文章前部分是行程的真实体现,后部分则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必然,也是文章写作目的的需要。可据此拟写答案。 9.(一)①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②后部分以议论为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 (二)①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务的;②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意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与风骨;③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答一点2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把握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概括、整理,就可以形成答案了。此题干有两问,一是指出文章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二是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指明记叙和议论时不能细化,只能整体把握。此外,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时,既要明白二者在散文、小说中的关系,还得依据文章的写作目的而定。 10.A(此句意思: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里,种植竹子、树木,靠着江水造了间草屋,开始了嗜酒狂歌的生活。经常和田间的农夫、老人们一起放纵玩耍,一点也不约束行为) 11.B. 可换韵 12.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是房琯“布衣”时,“兵败于严武”错,是兵败于陈涛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4分) 译:(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黄河以西的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②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译:(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 评卷要求:每句3点3分,句顺1分。 14.①房琯被贬,上疏冒犯肃宗。②酒醉爬床怒骂严武。③与田夫野老嗜酒狂歌放纵玩耍。④严武来拜访,傲慢荒诞,不戴帽子。⑤生活不拘,喝酒吃肉,不幸离世。(答对3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原来是襄阳人,后来搬家到了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老死在巩县县令任上,祖父杜审言,老死在膳部员外郎任上,单独有传记。父亲杜闲,终老在奉天县令的任上。 刚天宝年初,考进士,落榜。天宝末年,向唐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玄宗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就召他进宫考察他的文笔,然后授予了他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还是个平民时,和杜甫交情较深。当时房琯做宰相,请求亲自带兵平定叛乱。唐肃宗应允了。那年十月,房琯在陈涛斜这个地方吃了败仗。第二年春天,房琯的宰相职务就被免去了。杜甫上疏给肃宗说房琯有才,罢相这个处罚不合适。肃宗很生气,把房琯贬为了刺史,把杜甫贬为了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关中百姓流离失所,谷等粮食的价格很高。杜甫寄居在成州同谷县,亲自砍柴。他的儿女们之中,有很多都饿死了。很久以后,朝廷召杜甫补做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上奏朝廷,请求录用杜甫做自己的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赏赐给杜甫绯鱼袋。严武和杜甫两家交往了好几代了,对他的待遇也非常优厚。可是杜甫性情乖张暴躁,没有什么器量,仗着自己受到优厚待遇,就放纵起来。曾经喝醉了,爬到严武的踏床上,瞪着眼睛盯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虽然脾气暴躁性子急,却不把这个当做违背道义、忤逆的举动。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里,种植竹子、树木,靠着江水造了间草屋,开始了嗜酒狂歌的生活。经常和田间的农夫、老人们一起放纵玩耍,一点也不约束行为。严武拜访过他,有时候杜甫连帽子都不带。杜甫的傲慢荒诞,大抵就是这个样子。永泰元年夏天,严武逝世。杜甫就失去了依赖。后来郭英乂代理成都地区的节度使。这是个武夫,粗人,很粗暴。杜甫没能投名拜见他,就出游东川,投奔高适。杜甫刚到那里,高适正好逝世。那年,崔宁杀了郭英乂,杨子琳攻陷了西川,四川地区就大乱了。杜甫就搬家到荆楚大地避难。当时是驾着小船走三峡这条道的。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战乱。于是杜甫驾着小船逆湘江而上,游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经想游览岳庙,被暴雨洪水所阻隔,没能成功,十几天没有东西吃。耒阳县令听说后,亲自驾小船把杜甫接回来。永泰二年,在耒阳吃牛肉喝白酒时,突然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15.D 16.①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我”夜归孤舟、躺下后辗转反侧一直到早晨,暗示“我”愁思之深,以至彻夜难眠。②直抒胸臆。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满腹谋略何时才能实现,只能感慨世事艰难、身世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抑郁。(每点 3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附:《暮行河堤上》 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词之一。诗人描写了日暮黄昏,独自徘徊在河堤上,环顾四周空无一人。衰飒的秋草与天边的黄云相连,对风景的感叹使诗人伤神愁思。深夜到来,诗人归卧孤舟,辗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安睡。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的感叹。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7.(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8.B [解析] 文中和B属于列举省略。A引文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D沉默不语。 19.①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②这些美好的声音。(一句2分)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向四面舒展开去"上,强调动态的变化;原句的重点落在“华彩斑潮,无边无际”上,强调色彩的壮丽,更符合原文礼赞敦煌的核心意思。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未说完;原句把“华彩斑潮,无边无际”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余的悠长,给人以想象空间,更适合做结尾(每点2分) 21.(4分)②“九省通渠”应为“九省通衢”。③“万人空巷”用法不妥。“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④“共克时坚”应为“共克时艰”。⑤“缴纳”应为“交纳”。“缴”有“被强制”的意思,“缴纳”是“履行义务或被强制交纳”;“交纳”没有“被强制”的意思。 22.①近日,②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③这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④为北周至隋家族墓葬研究,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句子连接要流畅,每点1分) 23. 评分要求:45分切入,有梯度,敢于打满分。满分标高:手法灵动,选“车”写“车”要有特色,以“车”写人喻人,“车”人相容。叙事要感人,细节要生动,环境要烘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