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苏州市2021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1-01 10:50
参考答案
1.C【点拨】A项,“无法使作品表现丰富的生活”错。材料一说的是“非常严重地局限了作品对更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描写”。B项,“网络文学更有想象力和文学的超越性”错。材料二中说“文学的超越性并非脱离社会现实的凌空蹈虚,而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发现闪光的人性、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丑、恶屈服的灵魂”,而材料二第五段的内容是对网络文学作品“无视伦理、无视道德、无视历史”的批判,综合来看,B项中关于“网络文学”的说法错误。D项,说法于文无据。
2.D【点拨】“如果只守着传统意义上的现实是行不通的”错。现实主义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向网络文学学习,需要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传统的现实主义,但不能说守着传统意义上的现实就行不通,因为文学作家的创作“可以表现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生活”。3.B【点拨】A项,可以用来支撑材料二中“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观点。C项,可以用来支撑材料二中“文学的超越性并非脱离社会现实的凌空蹈虚,而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发现闪光的人性、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丑、恶屈服的灵魂”的观点。D项,可以用来支撑材料二中“如果我们的审美世界只有宫斗、玄幻、仙侠,那么这些脱离历史、现实的表达,何以支撑起我们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的观点。B项说的是现实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材料二没有涉及。
4.①开头采用反问的形式,引发关注;②选用典型事例进行事实论证,以连续的反问形式进行道理论证,论证充实、有力;③在论证上运用了“总分总”的思路。(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点拨】从材料二的开头看,它采用了反问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关注;从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二意在论证网络文学不能脱离现实主义,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从论证思路上看,材料二在第一段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论证,最后总结,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思路。
5.①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保有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丰富、深广与真实的可能性,这既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也是读者认识现实的需要;②现实主义文学能够让我们直面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创造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③现实主义文学让我们看到和听到他人的忧惧与欢喜、诉求与向往,分享丰富的人生经验,弥补现代社会人们容易忽视他人的不足;④现在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有责任以现实主义文学来书写这种巨变。(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点拨】作答本题,需要先筛选出文中关于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必要性的信息,然后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如根据材料一中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但仍难以总体性地进入现实生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保有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丰富、深广与真实的可能性”等可得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可得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二第六段中的“现代社会快节奏……分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可得出答案第③点;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内容可得出答案第④点。
6.D【点拨】“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7.C【点拨】“‘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8.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饭店老板娘和出租车司机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10.D【点拨】画波浪线的部分是介绍和凝的交亲和矩的。从句意来看,“礼”是“礼遇”的意思,“文士”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凝”是“得与之游”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11.A【点拨】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2.B【点拨】“他主管科考时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错误。原文说的是“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凝彻棘开门”,以往是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和凝任主考官时撤掉荆棘并打开省门。
13.(1)贺瑰回来后,告诫他的儿子们说:“和凝,是有志节的人,以后必定会富贵,你们要恭敬地侍奉他!”
(2)唐代旧例,任知贡举的官吏放榜录取的进士,把自己考中进士时的名次作为重要的名次。
【评分标准】(1)关键词“戒”(告诫)、“谨”(恭敬)各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故事”(旧例)、“放”(放榜录取)“及第”(应试中选)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先发制人,授意郑王,发生紧急情况就迅速出兵征讨安从进。(3分)
【点拨】由原文“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可知,后文和凝的回答即为本题的答案,理解“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的意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和凝字成绩,是郓州须昌人。他的九世租和逢尧担任唐朝的监察御史,后世子孙就不再出游求学。和凝的父亲和矩,生性喜欢饮酒,不拘小节,却唯独喜欢礼遇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和他们交往,因此和凝得以和这些文人来往。而和凝从小聪明机敏,容貌俊秀,神采奕奕。和凝考中进士后,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征召他担任从事。贺瑰和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战败,脱身逃跑,只有和凝跟随他,贺瑰回过头看见和凝,挥手让他离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已而死,我为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而遗憾,怎么能离开呢!”不久,一个骑兵几乎要追赶上贺瑰,和凝呵斥他,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后,告诫他的儿子们说:“和凝,是有志节的人,以后必定会富贵,你们要恭敬地侍奉他!”于是把女儿嫁给了和凝。天成年间,和凝被授予殿中侍御史一职,多次升迁,官至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又担任翰林学士,知贡举。这时,进士大多轻浮浅薄,喜欢喧哗以便打动主考官。主考官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用荆棘围住考榜,关上省门,禁绝人出入,人们习以为常。和凝撤掉荆棘,打开省门,士人都肃静无声,(和凝)所录取的都是当时优秀的人,这被称为选人得当。晋高祖将要去邺都,而襄州安从进反叛的迹象已显露出来。和凝说:“陛下您要去邺都,安从进必然趁这个时候反叛,那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准备拿什么对付他?”和凝回答:“先发制人,是战胜对方的办法。请您写十几封诏书,把它们交给郑王,一有紧急情况就命令将领攻打安从进。”高祖认为不错。高祖到了邺都,安从进果然反叛,郑王就用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讨伐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到邺都,没料到晋兵如此神速,行军到花山时,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是天兵神将,于是败逃。和凝喜欢打扮车马服饰,写文章以多为富,有文集一百多卷,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大多非议他。但他生性乐于做善事,喜好称赞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任知贡举的官吏放榜录取的进土,把自己考中进士时的名次作为重要的名次。和凝考中进士时是第五名,后来他担任知贡举,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官至宰相,被封为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这都与和凝相同,当时的人认为这是荣耀的事情。
15.B【点拨】“借酒浇愁的落魄形象”错误。从注释来看,诗人是自己请求调离京城的,因此虽有些失落,但并不至于借酒浇愁,也不是“落魄”,且“泊处或依酤酒店”也不能表明作者的落魄。
16.①尾联是诗人对去往杭州任上生活的想象,想象自己做个闲官,饮酒赋诗;②“且”字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延重用,只能远离政治中心的失落;③“冷吟闲醉”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调任杭州后无所事事的调侃与无奈。(每点2分)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调任杭州、远离京城的点滴喜悦,又有政见不被重视的无奈;既有远离京城的伤感,又有退居江湖甘愿归隐的逃避等。首联写的是诗人舟中高卧的情形,“犹”字照应诗歌标题中的“晚起”,写出诗人的慵懒;“凉”字既指天气凉,亦指内心悲伤。颔联中“酤酒店”与“钓鱼船”,点明诗人离开了朝廷,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颈联直抒胸臆,略带不被重视的调侃,“退身江海”一语双关。尾联是诗人对去往杭州任上生活的想象,是诗人的自我安慰,点明了自己的出路。我们可以从表面的消极之中看到诗人思想里积极向上的因素。本诗语言朴实,结构严谨,起承转合。
17.(1)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8.A【点拨】“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运用了引用的修辞。“看见过幼儿园放学没有?”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文中没有使用反复、借代的修辞手法。
19.①原文运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读者的浸入感也更强;②“小小的门里”更突出了“小”,与从门中出来的一大群小朋友形成反衬,更能表现奔涌之感;③原文节奏急迫,突出了小孩子从小门里出来时的急迫、快乐、活泼;④“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形象化,语言也更简洁;⑤原文运用长句,给人连绵不断、目不暇接的视觉感受,与描述的内容更契合,使表达更有力。(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点拨】解答此题,要揣摩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可从句式、用词、节奏等角度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比如从用词上看,“小小的门”比“小门”更强调门之“小”,与小孩子之多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更能表现奔涌之感。“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中间没有标点,语气急促,节奏快,很好地突出了欢快的气氛。
20.①栽后都很后悔②我最喜欢海棠了(每处2分)
【点拨】第①处,根据横线后面“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栽后都很后悔”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分号的提示可知,“无香的花中……”与“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存在对应关系,再根据横线后作者对海棠的赞扬,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我最喜欢海棠了”之类的句子。
21.②将“忝列”改为“位列”;③在“食物”后加“的故事”;⑦将“刻画”改为“阐释”;⑧将“出品了”中的“了”改为“的”。(每处1分)
【点拨】②“忝列”是谦辞,多用于自指,不能用于客观报道中的他者;③成分残缺,“讲述”缺宾语中心语;⑦搭配不当,“生存法则”是一个理性的概念,用“阐释”更准确;⑧结构混乱,“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既作宾语,又是后面“是我国水墨动画的源头”的主语。
22.2020年3月6日,海阳核电厂2号机组发生两起“无安全意义”运行事件;我国核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5分)
23.【审题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分三个层次对核心词语“中国精神”进行解读。第一句话引用晚清国学大师辜鸿铭和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的言论对“中国精神”进行解释。辜鸿铭的言论更多的是对“中国精神”意义的阐释,张岱年则是对“中国精神”内容的精要概括。第二句话是对“中国精神”内涵的进一步明确。第三句话是对“中国精神”的历史作用和现代意义进行阐释。
作文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精神”的内涵有材料中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考生可以任选三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奉献、敬业、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可偏离“中国精神”。材料引导学生由“小我”走向“大我”,关注社会人生、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符合《新课标》关注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的要求。
题目要求考生在特定的写作情境下完成写作任务。情境:班级道德讲坛;任务:写作发言稿。发言稿要具备一般议论文的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此外还要有一定的现场效应和讲话氛围,比如对上一位发言人的评价、跟观众的互动等。作文形式上也要具备发言稿的基本格式,比如开篇的称呼语(顶格写)、问候语,结尾的致谢等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