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苏州市2021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1-01 10:50
苏州市2021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借鉴外来的表现手法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可能性,但只有借鉴并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还有一个问题是,强调注重内心世界、侧重于人的感觉范畴的表达、高度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对丰富复杂的现实而言是非常不够的。人们可以从这样的描写中进入人物或社会的某一个层面,但仍难以总体性地进入现实生活。从审美接受的层面来看,中国的读者对这种情节发展不清晰、人物形象较模糊、叙述相对薄弱的表现手法还不够适应,难以把握其核心。从表达效果来看,主观视角非常严重地局限了作品对更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如小说的叙述视角,现代派手法可能更重视个人的感受,这无疑使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与社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出现断裂,个人视角的独特性当然会使个性化得到强化,却也会使小说表现生活的领域受到局限。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保有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丰富、深广与真实的可能性。但这种对现实主义的呼唤并不等于对其他表现手法的排斥。莫言在谈创作时说到,他曾积极地向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回归后创作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这一表述强调的是对当下文学审美建构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追求,具有典型性。那就是,一种既继承传统又借鉴他人,既保有文学的本体性又兼具文学开放性的努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应时代审美要求的新变。
(摘编自杜学文《现实主义:文学审美构建的内在需求》)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似乎天然地与现实主义绝缘。现实主义真的过时了吗?离开了现实主义的网络文学,长期以来遵循着消费文化的基本逻辑,似乎市场的好坏成了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是文学该有的模样吗?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理应承载着我们对于一个更合理、更美好的世界的期许,理应给予我们战胜艰险、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为我们所遭遇着的现实提供一些可能的路径或可能的逻辑。
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如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但这种“如实地表现”绝不是对现实简单地、平面地、机械地反映或复制,而是要去直面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以虚构和想象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某种合理的人性之参照对象和构建模式,创造出一种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来照亮那通往自由王国的道路。
不幸的是,在网络文学的格局中,现实主义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陈旧的话语,文学关注和表现的对象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个人的身体、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情感等。个人的情怀被无限张扬,私欲被无限放大,诉求被无限抬高,历史、社会、现实等则被刻意地排除、压缩乃至架空,似乎唯其如此才足以体现文学的“超越性”。但文学的超越性并非脱离社会现实的凌空蹈虚,而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发现闪光的人性、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丑、恶屈服的灵魂。
在《后宫·甄嬛传》里,主人公不仅没有同恶的世界坚决抗争,还以一种对权力话语适应和利用的方式,强化了人性之恶。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文学,就会发现,那些自称是“文学应该与现实保持距离”的神怪作品,也不过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对低俗趣味的无节操迎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浪漫玄幻小说,以人神恋、祖孙恋、跨世恋等来刺激现代人的神经,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或消费主义特征:眼球经济。但是,个人情感真的就重要到可以无视伦理、无视道德、无视历史吗?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让我们忽视他人的世界。而现实主义让我们看到和听到其他人的忧惧与欢喜、诉求与向往,分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当代的“鸳鸯蝴蝶派”,不是说我们不可以“问鬼神”,但如果网络文学完全被这些内容所充斥,我们将何以触摸我们的现实、历史、未来?如果我们的审美世界只有宫斗、玄幻、仙侠,那么这些脱离历史、现实的表达,何以支撑起我们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
我们始终相信,那些熔铸着创作者道德良知和艺术心血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会拥有读者。生逢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理当有足够的底气来书写这种巨变,直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现实主义岂能缺席网络文学?
(摘编自苏勇《现实主义岂能缺席网络文学》)
材料三:
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受制于“无马之车综合征”(即把汽车理解成没有马的车,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的影响,把现实总是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现实。随着数字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网络生存正是人类当下及未来的现实,它给网络文学既带来了深层内容,如世界想象、虚拟时空关系、主体的多重性与非中心化、网络社群与虚拟人际交往等,也带来了“架空”、穿越、重生等想象力与写法上的潜在启发,它们成为网络文学表层语义之下的深层结构。在此意义上,网络文学呈现了这些新现实与新的想象力。
在新媒介语境下,“世界”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学作家既可以表现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也应该深入挖掘虚拟生存体验。在创作技巧上,如果说古典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典型人物的个性化、性格的丰富性、典型环境的塑造等要求,20世纪现实主义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现代主义的手法,新媒介现实主义则可以借鉴穿越、重生等带有网络印记的想象力,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传统现实主义。
(摘编自黎杨全《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 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上那些外来的表现手法既无法使作品表现丰富的生活,又让中国读者难以把握和适应。
B.相对于如实表现现实生活本来面目的现实主义文学,网络文学更有想象力和文学的超越性。
C.网络文学虽然适应新媒介语境,但所遵循的消费文化逻辑不应成为评价所有文学的主要标准。
D.现实主义文学的长处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描绘,网络文学的长处在于对虚拟现实的表现和描写。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来文学和网络交学都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形成了一定冲击,但现实主义仍是当下文学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
B.外来文学和网络文学的表现手法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可能性,但其不足与消极影响不可小觑,应该引起重视。
C.“现实主义”之“现实”不仅包括人们所认知的传统意义上的现实,还包括数字媒介影响下的“网络生存”的“现实”。
D.新媒介语境下“世界”本身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应与时俱进,如果只守着传统意义上的现实是行不通的。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黑暗的环境里,文学提示你光亮在哪里;在你绝望的时候,文学提示你希望在哪里。”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性概念,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概念。”
C.“沈从文凭一颗心、一支笔塑造了一个干净纯美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D.“网络文学和现实越来越脱节,大家都奔着古代、太空甚至架空世界去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为什么说现实主义文学没有过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B.“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C.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