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D 3.D 4.(1)发展中医药,首先要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做好搜集、整理、传授、应用等工作;同时做好保障中草药的质量、维护疗效的工作。(2)对中医的复方用药形式、辩证施治疗法、科学的治则等,要做好继承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传统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发新的药品和治疗方案。 5.A 6.(1)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实际情况。(2)寻根究源,用心思考,彻夜谋划。(3)针对不同阶层,分阶段采取不同办法,圆满解决问题。 7.(1)施政有心。走进百姓,了解百姓疾苦。(2)施政有方。智慧解决礼县存在的关键问题。(3)施政有德。清正廉洁,教化深入民心。 8.A 9.B 10.D 11.(1)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 (2)有一个人搬走木头,立即给他五十金,来表明没有欺诈。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具”做“令”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D;“国都市”的意思是“国都后边的市场”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有能徙置北门者”是“民”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故选A。 句子翻译: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9.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三王指夏商周三朝的君主”错误,“三王”应该指的是“夏商周开国之君”。B错误。 故选B。 10.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错误,由原文“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可知,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由此可知,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周天子只是赏赐,并不表示周天子对秦臣服。D错误。 故选D。 11.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产:出产。于:在。士:人才。忠:效忠。众:很多。 (2)徙:搬走。辄:立即。予:给。以:来。明:表明。欺:欺诈。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文段一: 我听说土地广粮食就充足,国家大人口就多,军队强盛兵士就勇猛。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君王不拒绝臣民,所以能显示他的德行。因此,地域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本邦,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也来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竟然拋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成就其他诸侯的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避而不敢往西来,停住脚步不敢入秦,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走木头,立即给他五十金,来表明没有欺诈。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2.为国以礼 移风易俗 择善而从之 以兴利除弊 不霁何虹 理固宜然 戎马关山北 妙处难与君说 13.D 14.A 15.C 【解析】 【分析】 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事故”错误,“盘庚不为怨者故而改其度”的意思是: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所以这里“故”的意思是“缘故”。D错误。 故选D。 14.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古代男女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误,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字,所以不是“二十岁”,古代男子是二十岁时行加冠礼。A错误。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和翻译的能力。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C项,“一个好事的少年在村中驯养着一只蟋蟀”句子翻译错误,“好事”的意思是“游手好闲”。“少年”是中心词,作主语,这里的“好事者”是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的前面用来修饰“少年”,但它却放到中心词的后面了,形成了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所以句子的意思是:村子里有一位游手好闲的少年人,驯养了一只蟋蟀。C错误。 故选C。 16.D 17.B 【解析】 【分析】 16.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虽然装疯”错误,哈姆莱特应该是“丹麦”王子。D错误。 故选D。 1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祝福》写祥林嫂整体上采取了插叙的写法”错误,《祝福》先写了故事的结局——祥林嫂的死,属于“倒叙”的写法,而不是“插叙”的写法。B错误。 故选B。 【点睛】 《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18.C 19.①但也只是千年绝唱②有自由就有担当 20.(1)尊重议事规则;(2)保持公共理性;(3)有主体意识、媒介素养。 21.D 22.(1)不因各种因素荒废学业。(2)多与别人交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提升自己。(3)即使误入歧途,但能及时改正,依然可贵。 【解析】 【分析】 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文化常识要靠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红楼梦》和以上文段的解说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错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而不是“《红楼梦》”,《红楼梦》是白话小说。A错误。 B项,“贾政通过科举获得官职”错误,贾政当官是沾了先人的光,贾政从小就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希望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但是他的考取功名之路并不平坦,他最终还是没有走科举当官这一条路,皇帝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给了贾政一个官当。所以贾政的官职不是通过科举获得的。B错误。 C项,“世翁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错误,“世翁”是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男子的称呼,亦用作对长者的敬称。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2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原文“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可知,北静王以自己曾走的歧途来警示宝玉不要重蹈自己覆辙,不因各种因素荒废学业。由原文“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可知,多与别人交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提升自己。由原文“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可知,即使误入歧途,但能及时改正,依然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