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的青翠,黄的金贵。在希望的田野上,玉米从破土出芽到拔节吐穗,模样昂扬,气质清新,颇得庄稼人的喜爱。_____是平原地带那成千上万亩的阵势,宛如一望无际的海洋。庄稼人爱玉米,玉米却从不骄傲。_____,山川平原,玉米入土即生,是非常好养活的“硬核”庄稼。 播种其间,一两场雨水过后,田里就会齐刷刷地露出青嫩的小脸。食指中指那么长的两片小芽,虽不如豆苗那般壮实,却也清清爽爽,浑身张扬着灵气。待到一簇簇的幼苗抱团共生,越长越密,间苗就摆上了重要日程。有经验的庄稼人这时候会教导你:“舍不得苗,抱不到瓢。”小时候理解不了其中的_____,帮着大人到地里间苗,总下不了狠心。一墩苗三四棵,棵棵都长得喜人。倘若_____的还好选择,但长得齐整的往往就无从下手。 问苗后的玉米,一天一个样。六七月份雨水多、光线足,一场雨水后,玉米就能蹿出几节高。夜晚走到地头,层层蓬勃舒展的叶子随风舞动,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咔咔”的拔节声让人陶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何况 天南海北 奥秘 参差不齐 B. 尤其 天涯海角 奥妙 良莠不齐 C. 何况 天涯海角 奥秘 参差不齐 D. 尤其 天南海北 奥妙 良莠不齐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C.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D. 他主持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此起彼伏的是墨绿色的庄稼,让人陶醉的是‘咔咔’的拔节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D 19. C 20. ①原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成片的叶子随风舞动的状态比作此起彼伏的波涛,更加生动形象。②原文与前文句式一致,更加协调严谨。③改句不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原句强调看到庄稼、听到玉米拔节声的感受,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解析】 【18题详解】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语境前面说玉米颇的庄稼人的喜爱,后面说“平原地带那成千上万亩的阵势,宛如一望无际的海洋”,二者是递进关系,应选“尤其”。 天南海北: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语境中写玉米种植面积广,且与“山川平原”搭配,应选“天南海北”。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奥妙:指秘诀,深奥微妙。此处是说小时候不能理解有经验的庄稼人的秘诀,应选“奥妙”。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这里是说玉米长得好坏不一,应选“良莠不齐”。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表达符号的能力。 文中“硬核”表示特殊含义。 A项,表示反语; B项,表示引用; C项,表示特殊含义; D项,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是“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咔咔’的拔节声让人陶醉”,改句是“此起彼伏的是墨绿色的庄稼,让人陶醉的是‘咔咔’的拔节声”。比较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句式和修辞。原句是对仗结构,“墨绿色的波涛……‘咔咔’的拔节声……”,结构整齐,且与前句“层层蓬勃舒展的叶子随风舞动”格式一致,强调看到庄稼、听到玉米拔节声的感受,更符合原文的逻辑,整体上更加协调;另外原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成片的叶子随风舞动的状态比作此起彼伏的波涛,更加生动形象。最后从结构来看,此句处于文段末尾,改句的表达不适合做结尾。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现实而紧迫的挑战。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④捍卫全球公共卫生体系,⑤共同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⑦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挑战,⑧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⑨最大程度凝聚减贫合力,建设共同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 【答案】②修改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修改为:加大国际抗疫合作力度 ⑥修改为: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为契机或要把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 ⑨修改为: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分残缺,“秉持”缺少宾语中心词“……的理念”。 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搭配不当,“提高”与“力度”不搭配,应改为“加大……力度”。 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结构混乱,该句把“以……为契机”和“把……作为契机”杂糅到一起,两种句式保留一个即可。 ⑨“建设共同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语序不当,应先“远离贫困”,然后“共同繁荣”。 22. 阅读下面新闻语段,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不超过60字。 9月15日9时23分,在黄海海域,长征十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用船从港口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此次发射任务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一次性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完成了同一个轨道面的部署,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答案】特点:此次发射任务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意义: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概括的能力。 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考生需要浏览语段,找到有关此次发射任务特点以及意义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要关注数字要求。这则新闻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新闻的内容,第二句话是对这次发射任务的介绍,第三句话是对这次发射意义的介绍。所以根据第二句“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用船从港口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可以概括出此处发射任务的特点“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根据第三句“此次发射任务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一次性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完成了同一个轨道面的部署,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概括出此次发射的意义“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强者意味着成功,文学家雨果曾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先有强者的心态。 材料二:2019年6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