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0-12 21:02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梁书目录序
宋·曾巩
《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 ,合五十六篇,唐贞观三年诏右散骑常侍姚思廉撰。思廉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颇采诸儒谢、吴等所记,以成此书。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为目录一篇,而叙之曰: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并起,佛最晚出,为中国之患,而在梁为尤甚,故不得而不论也。
盖佛之徒自以为吾之所得者内,而世之论佛者外也,故不可诎。虽然,彼恶睹圣人之内哉?《书》曰“思日睿”,“睿作圣”,盖思者,所以致其知也。能致其知者,察三才之道,辨万物之理,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此之谓穷理,知之至也。知至矣,则在我者之足贵,在彼者之不足玩,未有不能明之者也。有知之之明而不能好之,未可也,敌加之诚心认好之。有好之之心而不能乐之,未可也,故加之至意以乐之,能乐之则能安之矣。如是,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万物之所不能累,故吾之所以尽其性也。能尽其性,则诚矣。诚者,成也,不惑也。既诚矣,必充之,使可大焉。既大矣,必推之,使可化焉。能化矣,则含智之民,肖翘之物,有待于我者,莫不由之以至其性,遂其宜,而吾之用与天地参矣,德如此其至也。而应乎外者,未尝不与人同,此吾之道所以为天下之达道也。故与之为衣冠饮食、冠昏丧祭之具,而由之以教,其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者,莫不一出乎人情;与之同其吉凶而防其忧患者,莫不一出乎人理。故与之处而安且治之所集也,危且乱之所去也。与之所处者其具如此,使之化者其德如彼,可不谓圣兵乎?既圣矣,则无思也,其至者循理而已;无为也,其动者应物而已。是以覆露乎万物,鼓舞乎群众,而未有能测之者也,可不谓神矣乎?神也者,至妙而不息者也,此圣人之内也。
圣人者,道之极也,佛之说,其有以易此乎?求其有以易此者,固其所以为失也。夫得于内者,未有不可行于外也;有不可行于外者,斯不得于内矣。《易》曰: “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天下,故不过。”此圣人所以两得之也餐足以知一偏而不足以尽万事立理道足以为一方而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此瓦家之所以两失之也佛之失基不以此乎?则佛之徒,自以谓得诸内者,亦可谓妄矣。
夫学史者将以明一代之得失也,臣等故因梁之事,而为著圣人之所以得及佛之所以失以传之者,使知君子之所以距佛者非外而有志于内者,庶不以此而易彼也。
(选自《曾巩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三才:天、地、人。 ②肖翘:纤细微小的生物。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集次为目录一篇                         集次:编辑
B.在彼者之不足玩                           玩:研究
C.与之所处者其具如此                       具:都,完全
D.使知君子之所以距佛者非外而有志于内者     距:抵制、抗拒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推其父意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В.故加之诚心以好之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则万物之自外至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至妙而不息者也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点鲜明:本文谈论儒家圣人之道的优势与佛教的弊端,其中“佛最晚出,为中国之患”“圣人者,道之极也”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坚定捍卫儒家思想的态度。
B.以理服人:作者在阐明佛教弊端时,不是通过口号标语的方式、叫嚣怒张的语气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认真探究“圣人之内”,进行仔细推理、比较来达成的。
C.构思巧妙:作者博闻强识,体认深切,既能借助写书序的机会阐明治乱的大道理,又能引用《书》 《易来阐明,可谓小篇章而大境界,篇幅短却别有洞天。
D.结构严谨:本文题目为《梁书目录序》 ,开篇指出佛之患“在梁为尤甚”,中间紧密围绕《梁:书》展开分析,结尾以“臣等故因梁之事”总结得失,收纵自然。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此圣人所以两得之也智足以知一偏而不足以尽万事之理道足以为一方而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此百家之所以两失之也佛之失其不以此乎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盖佛之徒自以为吾之所得者内,而世之论佛者皆外也,故不可讲。(4分)
(2)求其有以易此者,固其所以为失也。(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野菊
唐·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19.两首诗歌都对菊花的                       和                      进行了描写。(2分)
20.两首诗歌写到第三句时都作了虚实转换,请分别对两首诗歌中的“虚实转换”作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 《论语·颜渊》)
【注】居:占有。
21. “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的意思是            即“                ”(用材料中句子回答)。(2分)
22.孔子为何认为“达者”优于“闻者” ?结合上述材料试作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2)                ,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3)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
(4)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和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乏,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