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8-22 16:43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谬论(miào)    嫉恨(jí)    崔嵬(wéi)    卓有成效(zhuó)
B.诽谤(fěi)        饿殍(piǎo)    慷慨(kǎi)    繁芜丛杂(wú)
C.估量(liáng)    涔涔(cén)    给予(gěi)    夙兴夜寐(sù)
D.污秽(huì)        商贾(jiǎ)    数罟(cù)    悄然无声(qiǎo)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B.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磬石上的时候。
C.在感性方面,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像西方那样,以渲泄肉体的感性生命力为能事,而是感性中有理性,肉体中有精神。
D.流芳百世的名篇,孕育于诗人的生命,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冲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文学的魅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确保神舟号的顺利发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任务。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只恐怕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成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常使我意兴阑珊。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登高》这首诗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战事
B.季氏将伐颛臾            伐:攻打
C.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代指国家
D.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非我也,岁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B.填然鼓之
C.树之以桑D.七十者衣帛食肉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分析或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两个“对于”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后受损失的对象,“不可估量”和“空白”突出了他的逝世对人类的损失之大。)
B.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C.李白的《蜀道难》诗歌境界博大浩淼、瑰丽奇特,诗中感慨丰富,既有对山川险阻之叹,也有对人生充满险阻、功业坎坷难成之慨。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点染”手法,“点”为点出情感的内涵,“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染”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10.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扩展语句。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文化传承的关键,
_____。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正是他们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
______。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
_____。因此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①    〕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②     〕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2.在上面的〔  〕里填写潜台词,并说说这些潜台词起了什么作用?
潜台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上面的对话表现出鲁侍萍怎样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阙《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⑤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的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4.如何理解“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
15.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2)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16.在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7.请结合全文,谈谈“在诗歌的低潮时期”,作者“从未对诗失去信念”的原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