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额头上的汗水,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 B.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对霍克医生进行了刻画。 C.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 D.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22.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①送韦二少府匡赞② 杜甫 逍遥公③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注]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国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逍遥公:韦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 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传播。 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思此心中痛苦无限。 24.(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表现自己孤独无依、年老多病之苦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多少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0二0年新年贺词,为____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喝彩,激荡起人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____。 捧读2019年那些感动着我们的人和事,不禁为忠诚如一、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而____,为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为爱岗敬业、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热泪盈眶。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 )。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哲理就在于: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当此长河奔腾、万物勃发的新时代,我们更加懂得以梦想坚守平凡、以奋斗创造不凡的价值。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既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任何人又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当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创造精神、奋斗韧劲前所未有迸发出来,涓滴之水____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中华民族的逐梦征程将所向披靡,新时代中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同凡响 共鸣 肃然起敬 汇聚 B.出类拔萃 共识 奉若神明 汇聚 C.不同凡响 共鸣 奉若神明 会聚 D.出类拔萃 共识 肃然起敬 会聚 2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平凡岗位上挺直了民族脊梁,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铸就了生命的精彩华章 B.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 C.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在平凡岗位上擦亮了道德星空,铸就了生命的精彩华章 D.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 B.如果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 C.既要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任何人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就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 D.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处在何方,任何人如果有追求、有闯劲有奋斗,就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 28.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2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 B.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C.教养是指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30.下面的一首七言律诗顺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①独守孤贞待岁寒 ②不随夭艳争春色 ③影侵棋局助清欢 ④声拂琴床生雅趣 ⑤明年纵便量移去 ⑥犹得今冬雪里看 A.①②④③⑥⑤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⑤① D.②①④③⑤⑥ 3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3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B.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 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 3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的朱熹抽取《尚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牲”原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皇帝之命建造。“敕”字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不能当作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D.《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自己编成。 34.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B.“怕读文章”说的是贾宝玉不愿读科举时文,更不愿意读那些“圣贤”的说教文章,并不是真的说贾宝玉不读书,其实贾宝玉读的书很多,他只是不愿意为科举而读书。 C.“行为偏僻”是说贾宝玉不乐于与人交往,整日只在女儿堆里混;“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乖巧、张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富家公子。 D.“纨绔”本来指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华美的衣着,后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意为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35.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巧姐 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 C.秦可卿妙玉贾迎春李纨 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 36.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 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武汉的主流报纸《楚天都市报》的“防疫一线”栏目。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写议论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