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1. (1)A (2)D (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2.【解答】(1)D。 (2)B.“存在分类意识不强和分类指导不明确这两大困难”错,生活垃圾分类困难除了“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分类指导不明确”还有“宣传力度不够,法制不够健全”。 (3)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做好宣传引导;确定投放时间、地点;分门别类处理;健全法律,加强约束;加强学校教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3.【解答】(1)A.“另一面是为了提高员工业务水平”错误,原文“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利用空闲的时候开开会,探讨探讨业务,前厅的精气神就不一样,是精益求精的气象。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可见,并非真的是为了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只是为了杜绝员工睡觉的懒散状态,造成生意萧条的不好氛围而进行的“管理”。 (2)突出了沙复明的自尊远大于一般人;揭示了沙复明生意一落千丈的原因;体现了受到冷落后的残疾人的自卑。 (3)眼光长远。除了中医还学习西医解剖,学习一点英语和日语。 自信聪明。善于沟通,招揽外宾生意。 善于管理。在生意清淡时候组织开会以增加“精气神”。 进取心强。打工时,为了多挣钱,做老板,常不顾身体;做了老板后,又嫌店市口不好,立志要开到一类地区。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 4.【解答】(1)C本题中,这句话的大意是:进入我的家门后,智慧才华见识,各种都开始显露,过了九年,与家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忤逆、离间。 (2)C.“拙荆,则是对他人妻子的泛称”说法错误。拙荆,是旧时丈夫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3)C.“作者一家被迫出逃,在离家数里的地方遭到强盗的抢劫”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遥望江口,大盗数百人据六舟为犄角,守隘以俟。姬谓余:当大难时,首急老母,次急荆人、儿子、幼弟为是。即颠连不及,死深箐中无憾也”,可见作者一家出逃后,遥望江口,见到大盗几百人守着关隘等待行人,并没有说“遭到强盗的抢劫”。 (4)①“横”:盗贼;“劫”:抢劫;“落落”:寥落”;“势”:形势。译文为:一群盗贼每日抢劫,杀人如草,而左邻右舍留下的人已寥若晨星,看形势难以独自支撑下去。 ②“甫”:才;“胶”:搁浅;“上”:前行。译文为:在江上才走了数里,江水落潮,船便搁浅难以前行。 ③“若”:你的;“竟日”:整天;“大”:很;“类”:像。译文为:很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为何整天默默在此,太像个女孩子了? 参考译文: 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籍贯为秦淮,迁徙到吴门。在风尘中虽然有艳丽的名声,然而并非她的本色。她不久就矢志跟从我,嫁入我的门庭,(她的)智慧才识,种种开始显露出来。这九年中,和上下内外大小人等相处,没有忤逆、离间的事情发生。她辅助我著书,陪伴我隐遁;她辅助我的正妻精于女红,亲手汲水舂米。到了家庭蒙受灾难遭遇疾患的时候,她也莫不是履险如夷,茹苦若饴,这就是全部的她。现在忽然死去了,我不知道是因为她死掉了,我也感觉死掉了一般。 小宛刚到我家时,看到董其昌为我写的《月赋》是仿钟繇书体,她很喜欢临摹,接着就到处找钟繇所有贴子练习。她阅《戎格表》,那里记录关羽为贼将,于是她断然不学钟繇而改学《曹娥碑》,每天写几千字,没有错误没有遗漏。我凡是读书有摘录,都抄成册子,或者是史或者是诗,或者是遗事妙句,我都让她帮我抄录。她又经常为我写扇面小楷,呈送亲友,而妻子的日常生活开支,家里的进项出项,她都用笔登记下来,没有一点差错。这份细心专注,即使是我辈这样好学的人也不及呀!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在如皋四月十五日之后才听到这个噩耗。如皋的地方官性格懦弱致使城内盗贼四起,扬言要焚烧抢劫。当时城里的乡绅大户一时都作鸟兽散,扶老携幼逃离江南。我家乃诗书礼仪之家,父亲坚持不逃走。几天之后,城里上下三十余家,只有我家还有炊烟袅袅。盗贼白日抢劫杀人如麻,左邻右舍都走得差不多了,零零散散像晨星,我势日益单薄再难以独自撑着,只得找一小船,扶老携幼欲冒险逃走到。夜半,父亲对我说:“途中需要一些零钱,我们没有准备。”我向小宛索要,她拿出一布囊,里面有许多小钱包,每十两一包有百余包,每包都写的有数目轻重,以便逃亡中随时取用。父亲看到,惊讶不已且感叹道,她怎么有功夫精细到这个地步呢。 刚刚走了几里,潮落船被胶住,不能行走。这时遥望江口,看到盗贼有数百人乘六艘船形成犄角之势,守在险要的地方只候我等过去,小宛对我说:“当大难的时候,你要先照顾母亲,再照顾好你的妻子、儿子、小弟才是。值此颠沛流离,我即使死于野草中也无有遗憾。”我佩服感叹小宛的深明大义,豁达、懂事、变通,就算是读破万卷的士子有谁能做到她这样的呢? 5.【解答】(1)B.“这抹亮色冲淡了感伤情绪”说法错误。“曙分林影外”句紧承首联,写漏终夜尽,诗人透过树林看到天色放白,春雨声中,春色渐退,正如颈联中所说的“鸟倦”“花残”,诗人看着残春晓景,更添感伤之情,并不是冲淡了感伤情绪。 (2)诗人直抒胸臆,感慨十年来一事无成,抒发了时不我与的伤感;继而以倦马喻人,表达了对长期漂泊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思念;点明了伤春的根本原因。 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解答】故答案为: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 (2)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琵琶)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重点字:簇) 三、语言文字运用 7.【解答】(1)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此处根据“读完家中藏有的古典小说名著,他还觉得不过瘾”可见,他是把所有书都笼统地读完,而不是学习研究不认真,故选“囫囵吞枣”; 沉迷:深深地沉溺某事物。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从后文“读得津津有味。一回到家中,把书上的内容讲给弟弟听,讲得兴高采烈,简直像刚看过戏再表演一遍似的”可见,他是满意地沉浸在小说世界中,选“陶醉”;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难免:不容易避免,形容词。 故选C。 (2)此处四句话含义都不相同,此处前文是他让小说人物进入另一小说世界中,思考比较他们的能力;后文则强调“他善于在阅读中前后联想与对照比较”“做学问常常把古今中西文学作‘比较’与‘打通’的研究,也许正是小时候习惯和兴趣的发扬光大”,可见,“小时候习惯和兴趣”有“在阅读中前后联想与对照比较”“作‘比较’与‘打通’的研究”的特点,补写的句子应该要体现这种“打通”“比较”“联想”“对照”的特点。 A.“为什么一条好汉只能在一本书里称雄”,是想要将“好汉”从“一本书”挪到另一本书里进行比较的意思,“打通”了不同小说之间的壁垒,把不同好汉进行“对照”“比较”,符合前后文语境。 B.这句话是对前文问题作出的结论,但与后文“这只是孩童幼稚的想法,虽有些不好理解,但他善于在阅读中前后联想与对照比较,却令人吃惊”难以衔接,而且该想法也称不上“不好理解”; C.也是对前文问题的生发,“究竟谁最厉害”也无法体现“打通”进行“比较”的特点,与后文衔接不上,同样也称不上“不好理解”; D.“还有没有比这三者武功更厉害的人呢”,仍是前文问题的继续,但关注点彻底放在“更厉害”的小说人物上,按该思路后文就该提到其他小说里的人物了,因此本句没有考虑到与后文“联想与对照比较”“‘比较’与‘打通’”的关联,衔接不上。 故选A。 (3)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为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前一分句主语为“有许多字”,后一分句主语为“他”,主语不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前,排除AB; 二为结构混乱,根据前文“他还觉得不过瘾,又在街头书摊上读家中不屑收藏的侠义小说”可见,这两个分句都是放在“侠义小说”的修饰语境下说的,“侠义小说”“有许多字还不完全认识”,但“侠义小说”的“故事情节却……”才更合理,都采用主动句才能让前后分句句式一致;而画线句把后一分句主语换成“他”,无法承接“侠义小说”的语境,句式成为被动句,衔接不流畅,排除C。 故选D。 答案: (1)C (2)A (3)D 8. (1)你从当演员转变成当导演的原因是什么?(或“你怎么想到要去当导演?”“你后来为什么去当导演了?”) (2)你父亲为什么要你学习书法呢? 9.【解答】例①:晴雯是服侍宝玉的丫鬟,也是宝玉的挚友,二人志趣相投。晴雯对宝玉关爱备至,如“病补孔雀裘”;临终还鞭策、激励宝玉。宝玉对其情意深厚,“千金买一笑”;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偷偷与之诀别,交换贴身之物;晴雯死后,宝玉悲伤不已,两次悼念,作《芙蓉女儿诔》赞其品格。 例②: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丫,从端水熬药到婚姻大事,紫鹃“一片忠心为姑娘”,对黛玉关心“微细”之极。她试宝玉,撺掇薛姨妈给黛玉说亲,在黛玉病时打听宝玉婚事,黛玉病逝后遁入空门。爱耍小性子的黛玉独听紫鹃的话,视紫鹃若知己。 例③: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头,是妾与妻的关系,二人相得益彰,如李纨所言“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她忠心事主,分寸得当,处处维护凤姐利益,深得凤姐喜欢和信任,凡事都爱说与平儿,放心交给其大权。 例④:鸳鸯为贾母婢女,忠心尽职,深得贾母欢心,是其唯一“可靠的人”。她管理贾母的生活和财政,认真负责,不让贾母费心,更能体察其心意,与凤姐合伙捉弄刘姥姥逗乐贾母。贾母对其宠信有加,“三宣牙牌令”,其可与主子并肩平坐。在贾赦让邢夫人向贾母讨鸳鸯做妾时,鸳鸯誓死抗争,得到贾母支持;贾母死后,鸳鸯殉主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