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首都师大二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把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 A.击鼓出征 B.打更报时 C.鸣锣开道 D.击筑悲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尊礼”“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箎、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尊礼”无关的一项是 A.乐器的种类配置 B.乐器的演奏技巧 C.乐器的使用场合 D.乐器的摆放顺序 (4)关于中国乐器与人们文化生活的联系,上面两则材料中没有提及的是 A.早期,乐器已开始为舞蹈表演伴奏,两者相辅相成。 B.乐器种类的丰富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繁。 C.祭祀礼仪活动反映出竹笛等吹奏乐器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 D.“尊礼”“求和”文化贯穿于乐器的外形、功能设计和音乐理念中。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完成课内文章选择题5-10题. 2.(3分)下列句子中存在不含通假字的句子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 B.张良出,要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莫春者,春服既成唯求则非邦也与 D.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 3.(3分)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吾其还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臣为韩王送沛公 4.(3分)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百姓之不见保 B.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5.(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之力”指秦嬴政帮助重耳回国的事,此文的晋侯就是公子重耳。 B.《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为长者折枝”和“挟泰山超北海”的比喻来阐明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不是不能。 C.《庖丁解牛》中,庖丁比一般的厨子厉害,一般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的刀因为不用来砍骨头,所以一年才换一把。 D.《鸿门宴》中,沛公、张良、樊哙一行人凭借谦卑的态度、团结的精神、随机应变的策略,加上项庄的保护,逃过了一劫。 6.(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再拜献大王足下”“敢以烦执事”的句子中,“足下”和“执事”都是对别人的敬称,可以翻译成“您”。 B.《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著,它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和八书,共130篇,《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C.《孟子》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长于叙事,尤其善于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7.(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是一个四幕悲剧,故事跨度三十年,展示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的情感纠葛,戏剧冲突强烈,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之作。 B.《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在《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读的《会真记》就是指这部作品。 C.《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有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都一一应验。 D.《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的三部作品是《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