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宜春益丰高一2019-2020学年下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6-04 11:32
试卷【答案】
1.D。A项,原文“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B项偷换概念,“全球化时代的审美标准”有误,原文是指“大众流行文化”所形成的“‘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C项,无中生有,原文“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2.D。应该是采用层进式结构。
3. A。原文“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使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传统文化本身并不能实现这个目的。
4. B。B项,“由于对欺凌概念认识不清、处置乏力……”强加因果,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成为全球性问题”并不是“对欺凌概念认识不清、处置乏力”所致。故选B。
5.D。D项,“是唯一”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没有赋子任何部门介入并强制问题学生去工读学校的权力”。故选D。
6.①加强学校在节假日、开学、毕业季时的管理,加强对学生在语言文明等方面的教育。②正确区分校园欺凌和一般的“打闹”,把欺凌防治的制度框架落到实处。③既要运用感怀教育模式,又要用法律手段严惩情节恶劣者。④激活“实施欺凌学生可送工读学校”制度。(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7.B。B项,“说话语无伦次”错误,老人取奶时“故意找茬”,表明老人说话很有条理。B错误。故选B。
8.①勤劳善良。每天最早开张,每天忙里忙外;善待老人,耐心听老人唠叨。②守信真诚。经营鲜奶保证质量,真心为老人推荐人家的鲜奶。③机灵乖巧。老人不去另一家,坚持在姑娘处,姑娘回答善于应变;应老人要求,迅速去扫,很讨老人喜欢。
9.①设置老人“故意找茬”,造成与姑娘的冲突,增加小说的戏剧性。②设置老人“故意找茬”,为表现人姑娘性格创造情境,突出人物性格。③设置老人“故意找茬”,推动故事的发生、发展。④设置老人“故意找茬”,表现社会对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忧虑,丰富主题意蕴。
10.B。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了。“势”作“不可”的主语,应在“势”前断开,排除A、C两项。“与之约降”意思是和他定下投降的盟约,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B。B项,“此指宋的部队,与陆游《示儿》中‘王师’义同”理解有误。由原文“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可知,张中彦降金,“王师”指金朝(古代女真族建立的王朝)的部队。故选B。
12.C。C项,“只处死了首恶刘海”理解有误,原文说“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为首者”指“民之从乱者”中的带头的,不是指刘海。故选C。
13.(1)后来他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田赋征收制度,土豪劣绅没有办法逃避,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改,改任;均赋,平均田赋;奸豪,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的人;无所,没有地方;蔽置,逃避。)
(2)当时淮楚地区打仗,当地百姓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用兵,使用武力,进行战争;讼牒,诉状;纷纭,多而杂乱;所司,主管的官吏;依违,依从或违背,指模棱、犹豫。)
参考译文:
张中彦,字才甫。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金睿宗进军陕西的时候,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跟从皇帝攻克熙、河、阶、成州,后又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金兵取得金、洋等州。朝廷让中彦兼任兴元尹。军队撤回之后,取代李彦琦任秦凤的经略使。秦州处在交通要道,城池不易防守,张中彦把治所迁移到北山,依据险要地势来修筑城堡。又修筑了腊家等几个城堡,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皇统初年,任宁州刺史。金朝的宗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中彦尽力为他公平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后来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田赋的征收制度,使土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正隆年间,营造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然而山高谷深,阻绝道路。中彦让人沿着山崖架通沟壑,建造十几里的长桥,用车运输木料,如同走在平地上,连通到汴梁。第二年,在河上作浮梁。一开始制作船只,工匠不知道方法,中彦亲手制作的小船才几寸,不借助胶漆而首尾自动相互勾连,诸位工匠没有不惊骇佩服的,他的智慧巧妙就像这样。浮梁巨舰建造完,中彦召集几十个船夫,依着地势顺势而下倾泄到河里,取来新的秫秸秆遍布地上,再用大的木材限制它的两旁,凌晨督促众人乘着霜滑而拖拽,一点也不费力地就把大船放进了水中。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筹备军事行动,土民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起用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作乱,失败以后,统计的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西羌的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依仗着地势奇险,不服从奇人的管辖,朝廷派侍御史沙醇之到中彦处讨论处置的方略,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了。回来上奏朝廷,皇上很高兴,派张汝玉骑快马到驿站慰劳他,赐给他球文金带,用同三司一样的加恩礼。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五。百姓罢市哀悼号泣,并立像来祭祀他。
14.D。D项,“借景抒情”说法错误,从全诗来看诗的最后两句由开始写景转入抒情,没有写景。故选D。
15.①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
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的怀乡之情。
③不得志的惆怅之情。诗人仕途受挫,贬官在外,看到眼前与家乡相似的景物,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16.(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17.C。不可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二者语意不同。文中讲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说明“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少,该用“屈指可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二者语意侧重点不同。“设身处地”侧重想的是处境。用来修饰“细腻与体贴”的该用“将心比心”。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利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二者搭配对象不同。强调与“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不存在很多利害关系,该用“息息相关”。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二者语意不同,搭配对象不一样。修饰“亲人”应用“杳无音信”。故选C。
18.D。划线句是复句,前半部分说“杜甫是……的诗人”,“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是其定语,该定语词组表达啰嗦,属结构混乱,应说“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或“以天下为己任”。依此排除AB。另外,这个特点不是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的原因,原句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分句间当是转折关系,排除BC。故选D。
19.A。前文语境是“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后文说的是杜甫“反复吟咏”的内容。文段并没有针对诸葛亮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来写,选项说“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和“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都是不合语境的。排除BD。对比AC,用“但”作转折,用“不是……而是……”表明杜甫表意侧重的角度,前后语言更连贯。故选A。
20. ①潜水是一项高危险性运动
②认为越到深处越能看到新奇的景象
③不要在一个深度停留过长时间
21. 白鲸首次登陆中国
22.本题目的材料和电影有关,但材料作文不是影评,也并非看过这个电影才可以写,而且材料给的语料是电影《哪吒》的相关内容。审题的重点句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可以从努力改变命运、与命运抗争、敢于正视自己等角度进行立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