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6-03 16:14
蓉城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A项,原文说“在很多场合频频向人们招手了”,而不是5G时代已到来。B项,“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应是5G建立的信息通路和推动的新型智能终端。D项,改变的原因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2.B(论据与论点错位,两个事例论证的是各种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的新玩法)
3.D(推断绝对化,拥有新技术是文化资源传播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于文无依据。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59.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仅6.5%的受访者完全不用)
5.B(A.理解偏颇。材料--仅报道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不能理解为“报道了网络流行...的普及情况”,另,专家是对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进行解读。C.概括片面。材料一也谈到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表达功能的影响,“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材料三也谈到网络流行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D.理解偏颇。材料二是指出“对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能力的影响,材料三是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网络语言自身尤其对社会语言产生不良影响。)
6.(6分)
(1)使用人数多,参与范围广,年轻人喜欢网络交往方式;
(2)网络平台提供的宽松自由的语域环境;
(3)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
(4)流行语表达简洁明确,有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
(5)表达功能较强,有自身的流行语境;
(6)层次较高的流行语有的被吸收进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每点1分,共6分。基本符合即可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我’当时无惧无畏”错)
8.(6分)
(1)用以声衬静、视听结合、通感修辞等手法;(2分)
(2)描写了月夜庄稼地的冷清沉寂阴森的画面,(2分)
(3)为下文写我内心的恐惧害怕作了铺垫。(2分)
9.(6分)参考示例:.
应该删去。(1)作者用议论直接点明主题,削弱了小说的含蓄美,也显得生硬;(2)用“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回味。
应该保留。(1)使人与鬼的对比更鲜明,加强了批判与赞美的力度;(2)使“讽刺人的失信害人”的主题更鲜明;(3)突出赵家三大爷的形象:和蔼可亲,死不赖账,不害人;(4)与前文写夜遇赵三大爷的情节相照应。
(观点不明确,0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正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满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11.D(太傅,多无实权)
12.B(“因谗之曰”的主语是上官大夫)
13.(10分)
(1)往上追述到帝喾(的事迹),近世(往下)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世乱世的因果必然,没有不全部呈现详述的。(刺1分,明1分,靡1分,句子大意2分)
(2)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亡1分,纳1分,之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15.(6分)
此词所写“淝水之战”这段历史对南宋朝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2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敌人侵略(2分)。作者借古讽今,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发挥地理优势,任用抗金人才,从而以弱胜强打败金兵(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错字、错句、增减字,该句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根据上下文语境“人工智能浪潮”用席卷更形象贴切。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益:指效果和利益。文中更侧重效率而不是收益。即便:即使、纵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但还没有发生,暂时让一步。如果: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相反的假设。根据语境选用即便更好。唾手可得: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结合上下文应用“唾手可得”。)
18.C(“毛笔、纸、印刷术等事物和技术"是句子的主语部分。“都在诞生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学堂中”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从上一段末尾句来看,状语“第一时间”是强调的重点,所以“诞生后第一时间”的语序排列合适。)
19.B(画线句语序颠倒,“在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应紧承括号前一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排除C、D。划线句两面对一面,或前后语意不连贯,应在“趋利避害”前加上“如何”,排除A、D)
20.(6分)
(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
(3)满城风雨,褒贬不当。
(4)百里挑一,不合语境。
(5)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或者说:应该删去“觉得”,
(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
(说清楚一处1分,共6分。此题包含标点、病句、得体、正确使用词语等考点)
21.(5分)
反方发言示例:你爱对方,对方不爱你,你们结婚也不会幸福。我方坚信,结婚对象应该是爱你的人。与爱你的人结婚,你即使现在不爱对方,将来你可能爱上对方。爱不爱对方,你自己可以决定。对方爱不爱你,你无法主宰。
(观点不明确,0分;误写正反发言,0分;理由不正确,-2分。不是破立结合,-2分;有语病或字数不够,酌情扣1~2分。满分5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
命题方向:符合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侧重于道德品质、家庭教育、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的角度。材料解读:本题以漫画为材料,构成的材料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厘清画面的基本构成,深入体会其基本寓意,然后以此作文立意的核心。本幅漫画是四格漫画,讲述一个高中毕业生高考后,由于考得不错,叔叔要奖励他,他却要个陀螺来抽,令他叔叔目瞪口呆。不难看出,漫画讽刺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参考立意:家训家风的思考教育的思考成才的思考。
……
评分标准:(供阅卷老师讨论)
以46分作为基准分,建议按以下作为分类标准。
以“教育、成才”为话题,围绕寓意立意,为切合题意;
没有以“教育、成才”为话题,没有围绕寓意立意,为偏离题意;
一类作文50以上(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辩证分析、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书写工整、符合字数)
二类作文46~50之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较有文采、书写一般、符合字数)
三类作文40~45以之间(基本符合寓意、中心较明确、结构较完整、语言一般、有文采、书写一般、符合字数)
四类作文39分以下(偏离寓意、没有围绕材料、离开话题“斗争”另起炉灶、字数不足600字、书写难以辨认)
没有标题扣2分;错别字每字扣1分;标点不规范,酌情扣分;每差50字扣1分。
其他加减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已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公正,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惯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喾(kù)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没有不)。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屈原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易经》上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自从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后,汉朝有个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时,经过湘水,写一篇辞赋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