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5-02 14:56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20分)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注:《崇文总目》,书目总集。北宋景佑年间,由翰林院士王尧臣等人编纂而成。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同“缺”,空缺
B. 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暗中,悄悄地
C. 固将明其说于天下                  坚决
D. 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舍弃,废弃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而疑其不可考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     所以游目骋怀
D. 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吾其还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战国策》传至宋代,已有缺失。曾巩予以修补校订,用“正其谬误”“疑其不可考者”,概述了自己校勘所持的原则,语言十分简洁。
B. 刘向认为:战国策士们是考虑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君所能够做的,不能不用谋诈。作者对此大不以为然,特在序文中予以驳斥。他指出刘向的错误是在于他“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
C. 孔子孟子在“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的背景下,能够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并且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改变。作者对此是赞赏的,但对孔孟二人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又颇不以为然。
D. 作者列举了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 “亡其身”“灭其国”的历史事实,发出“其为世之大祸明矣”的感慨,使人看到谋诈的危害。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二子者守此,岂好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4分)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②。
【注】①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19. 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2分)
20. 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作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6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2分)
22.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4分)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三句) (6分)
(1)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说:“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
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对此,你有何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