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贵阳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4-06 16:40
贵阳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本次实验未证明脑部的其他区域存在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2.(3分)A  【解析】 B项,“几年前”应该是“数十年来”。C项,该说法不是安•格雷布耶尔的观点。D项,彼得•施特瑞克评价的是这次实验结果。
3.(3分)D  【解析】A项,记忆力缺失的人不一定不能够再弹钢琴、拉小提琴。B项,“主要”应为“重要”。C项,“多而活跃”是无中生有。
4.(3分)B  【解析】A项,争议焦点错误,且表达绝对化。C项,缺少必要的修饰词“适度的惩戒”,且“惩戒体现了教育的完整性”表述不当。D项,缺少必要修饰词“较重的惩戒”,不是所有惩戒都要上报学校。
5.(3分)B  【解析】曲周县的“戒尺试点班”已经设立了128个,此处应该是专指西来村小学的启动仪式。
6.(6分)明确赋予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力,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惩戒措施、禁止情形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和清晰限定。解决教师在惩戒问题上的困惑,同时也能保护学生不受伤害,进一步明晰责权边界。首次明确了教育惩戒权。免除了老师们因惩戒不当引“火”烧身的后顾之忧。通过话语权的转变,体现了背后教育理念的转换,在重新理顺老师、学生、家长的认识方面是非常正向的。(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7.(3分)A  【解析】妻并非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妻抽泣着说:‘我也不想卖书呀!我知道你心疼呀!可咱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呀……我又能怎么办啊?’”由此可以看出来,她是能理解的,只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要操持好家庭生活的女人,她权衡之后选择了逼迫丈夫卖书。
8.(6分)结构上,承接上文,与小说开头相呼应,使小说情节得以拓展。插叙,丰富小说内容,用别人对待书籍的粗暴行为,表现我对书籍的爱护和心痛。突出主题,正如作者所说,卖书是对作者精神肉体的双重摧残,这段回忆,强化表达了知识分子被迫舍弃自己的精神世界向世俗低头的悲哀这个主题。(每点2分)
9.(6分)“寓抒情于叙事”:这是一篇小说,以叙事为主,夹杂了大量抒情句子。(2分,合理引述即可,若学生把这里的抒情理解为主题思想也可酌情给分)“以轻松写沉重”:在行文中语言诙谐。(2分,能恰当举例即可)实际上折射了作者把精神“卖”给世俗的痛苦的心理历程,表达了在这个物质对于精神的强行挤压时代,一些知识分子内心的纠结、困惑与痛苦。(2分)
10.(3分)B  【解析】匡正。
11.(3分)D  【解析】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3分)A  【解析】“刘氏不绝如带”,刘家像丝带一样细微,快要断绝。
13.(10分)翻译:
(1)(5分)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打压折磨他。(采分点:“素”“暴”“摧折”各1分,句意 2分)
(2)(5分)曾参作为平民百姓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做到了这件事,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采分点:“犹”“难之”“修之”各1分,句意2分)
14.(3分)C  【解析】“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突出的是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
15.(6分)对将士奋勇戍边的期待,前八句写边疆战事紧急,将士们应奋勇报国;慨叹征战之苦,“山川”“大漠”句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身当恩遇恒轻敌”,表明主旨,揭示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对将军士兵不公待遇的愤懑,“战士”句,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反映将士间苦乐不均的社会现实。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附诗歌参考译文:
(小引)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16.(6分)
(1)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2)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3)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A  【解析】甬道,走廊,过道。通道,往来的大路;通路。根据语境,应该是“甬道”。然而这个词语辨识度不高,可以忽略。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此处应该用“从容不迫”。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扬天下,形容名声极大。比喻全国闻名。此处应该强调时期而非范围。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气吞山河,气势豪迈,可以把山河吞没。此处描述对象为诗的境界,应强调境界阔大而非豪迈。
18.(3分)D   【解析】A项,突出的是一起就义,排除。B项,突出江南文社领袖钱栴是他的岳父,排除。C项,突出他的岳父钱栴是江南文社领袖,排除。结合上文语境“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故选D。
19.(3分)B  【解析】“把精力都主要投入”逻辑不通,“主要”是定语,修饰“精力”,故排除C、D。对应后文的“即将覆灭”,强调南明王朝的悲剧性,应用“短命”,故选B。
20.(5分)一方面  另一方面   固然  但  只是(每空1分)
21.(6分)示例:
山岬峭峻四座山,山山在旁。
修信儒仪四个人,人人用心。
(基本对仗3分,拆字3分。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扣2分)
【解析】这副对联是个拆字联,琴瑟琵琶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代表的是八国联军,分别是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暗含着侵略者嚣张的气焰,八个王又都在上面,所以说“王王在上”。下联之所以巧妙,是因为魑魅魍魉四个字都是“鬼”,比喻八国联军不过是小鬼而已,又因为“鬼”都在旁边,所以说“鬼鬼犯边”。而魑魅魍魉也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此题降低了难度,没有设置背景,所以学生能拆字就行。
22.(60分)【审题分析】紧扣关键词“文化输出”。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
【参考立意】文化输出的定义,文化输出的做法,文化输出的必要性都可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淮南王刘长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过去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这件事牵连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打压折磨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袁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皇上说:“我高于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袁盎说:“陛下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三年的时间,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脱下衣服睡觉,凡汤药不是陛下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曾参作为平民百姓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做到了这件事,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诸吕当权时,大臣独断专行,而陛下从代地乘坐六辆下等马拉的车子,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陛下到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面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辞让天子位。许由辞让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辞让,超过许由四次之多啊。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