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5小题,18分)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0.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B.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C.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D.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1.下列对古代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中的“子”。 C.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后为军队的通称,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既还,郑遂安 还:撤军。 B.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1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完成15-16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16.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起了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出宾客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 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 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C.见仁见智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 D.不谋而合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古人讲“痴书者文必工,痴画者艺必良”,正是这个道理,一个人① ,就难以产生出众的成就,也难以做出惊人的成绩,但是,② 。不光会就误了自己的事业,耽误了工作,甚至还会使自己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瘾”有好有坏,好的成就你,③ ,命运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22.一位学生学习《再别康桥》后写了一副对联:一潭清泉榆荫下,半道彩虹浮藻间。 请你根据《雨巷》的内容,也写一副七言对联。(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6分) 对联: ,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下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 “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