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2-08 09:51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耿炳文,濠人,袭父职,领其军,败士诚将赵打虎,遂克长兴。长兴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太祖患之。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已而士诚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士信愤甚,益兵围城,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进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下汴梁,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克晋、冀。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坚守不出。燕王越三日,解围还。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乘传代炳文,竟至于败。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炳文惧,自杀。  
(节选自《明史·耿炳文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B.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C.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D.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明朝时都督府、按察司都有此职。
B.扈驾,古代车乘的总称,后特指帝王的车,文中专指帝王。
C.食禄,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D.玉带,玉装饰的皮革腰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耿炳文攻下长兴这一江浙要地,受到太祖赏识。他曾在温祥卿幕府效力,为其详细谋划攻守的战略。
B.耿炳文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建立战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
C.耿炳文在与燕军的战斗中全力抗敌,但在部下张保降敌的不利条件下,他率领的军队溃败入城,死伤无数。
D.耿炳文因为服饰、器用的装饰有所僭越,遭都御史陈瑛弹劾,他非常担心、害怕,最终畏罪自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
(2)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秋日偶成
程颢①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前句为因,后句为果。诗人心情闲静,红日已上东窗,还能安然入睡。
B.颔联写作者静观春夏秋冬万物的自得之态,与首联“无事不从容”相呼应。
C.颈联将“道”“形”“思”“态”同论,进一步解释了颔联中的“自得”之境。
D.这首哲理诗多角度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别开生面,颇有理趣。
12.诗人是如何达到“从容自得”境界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痛惜于民族的悄然消亡,他警示人们:“       ,        。”
(2)《氓》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的两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并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做事的高度大于数量。数量再大,如果没有高度引领,就是堆砌而已。(    )先有建筑蓝图,搬砖才有意义;先有思想境界,文章才有启发。
人的一生中不是要读书,读很多书才是最重要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思想更开阔、眼界更成熟、思考更深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
人们常常困惑的是为什么经历多,却未必能看透人生?有太多人,受尽苦难,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领悟,是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人最需要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质胜过量。高手不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寸之间,就能为生命玩出大千世界。
人,不能变成工具和机器,不断重复自己一成不变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人的发展应该像登山,尽管脚步重复,但实际是登高的,直至登上思想的山顶,心旷神怡。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就像不管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写多少字,都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
B. 就像不管写多少字,都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
C. 就像不管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传世佳作也并不是由写字的数量决定的。
D. 就像传世佳作并不是由写字的数量决定的;不管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
15.文章中的四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
B. 人们常常困惑的是为什么经历多,却未必能看透人生?
C.有太多人,受尽苦难,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D. 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领悟,是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在一生中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思想更开阔、眼界更成熟、思考更深邃。
B.人在一生中不是要读书,而是要读很多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
C.人在一生中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读书应该以为了让自己思想更深邃、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成熟为目的。
D.人在一生中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5分)
为什么人们宁愿忙碌地奔波,而不愿省事地等待呢?①         。掌控力需求源自内心的欲望,这也是失去掌控力折磨人的原因。《神雕侠侣》中,杨过确定16年后会与小龙女夫妻团聚,因而求生欲念大增,终成江湖大侠;小说《等待》中的孔林苦等离婚18年,却摧毁了爱情的信念。②         ?差别在于杨过知道等多久,所以对未来有部分掌控力,而孔林恰恰相反。徒劳的等待让人绝望,相反,③         。就像在停车时,人们喜欢无目的地转悠寻找空位。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