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1-11 15:28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指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B.“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一礼、乐、射、御、书、数。
C.“妾”主要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 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D.“姑母”,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或“姥”,夫之父母合称“翁姑”“舅姑”“公姥”。选文中“姑母之道”指的应是“婆婆与儿媳母亲的相处之道”。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孟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出走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5分)
(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①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②?狎兴③生疏,酒徒萧索④,不似少年时。
注:①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②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③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④萧索:零散,稀少。
13.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E.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清新明艳的意境。
14.“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                ,             。”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        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
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          ”。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         ,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毋庸置疑    闻所未闻    邯郸学步    一帆风顺
B.毋庸讳言    前所未有    邯郸学步    一蹴而就   
C.毋庸置疑    前所未有    亦步亦趋    一帆风顺
D.毋庸讳言    闻所未闻    亦步亦趋    一蹴而就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很容易
B.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容易被人“卡脖子”
C.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容易“卡脖子”
D.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容易卡我们的脖子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B.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C.不管一个互联网企业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D.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19.筛选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提取五个关键词语。(5分)
北京时间4月10日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戏谑狂欢”的接力,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首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世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20.下面是周总理逝世后国人书写的两幅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幅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幅的上联已给出。(6分)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不忍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1)上联:千秋青史,不忍魂去
下联:                   
(2)上联:
下联: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②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④做自己最喜欢的,做自己最擅长的。(李彦宏)
  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