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9-11 16: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风,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师还,录其前后功,补东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封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
----(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B. 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C. 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D. 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殿”是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时董遵诲获罪免职,皇上只能在便殿接见他。
B. “登闻鼓”指朝堂外的悬鼓,是古代帝王为子表示愿意听取谏议或冤情而设的
C. “西夏”指宋朝时由党项羌族建立的政权,其与宋朝国王接壤,常有战事发生。
D. “封略”即疆界,“封”与“略”均可指边界,如“(晋)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遵诲武艺高强,屡建战功。周世宗北征时,他在高平击溃晋兵。后来在唐仓与贼战,更是先登城楼,擒获蜀招讨使王鸾,攻克秦、凤二州。
B. 董遵诲虽不知书,但多方略。他趁晋兵未稳,便带兵讨伐;执掌通远期间,他以酒肉宴诸族酋长,使其悦服,而对那些扰边的夏人,则出兵讨伐,最终安抚一方。
C. 董遵诲豁达率真、行事出格。宋太祖登位前,他曾倚仗父势轻慢太祖,统军时遭到部下军士控诉干了不少不法之事,面对太祖的宽宥录用,他惶愧又感泣。
D. 董遵诲处理边事,进退有度。西夏抢劫灵武进奉使的物品,他立即部署军队,打算讨伐;西夏人认罪并归还物品后,他又宽容抚慰,不再追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召而谕之曰:“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
(2)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
【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太祖召见并告诉他说:“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惦记以前的过失吗?你可以不要再担忧,我将录用你。”董遵诲两次跪拜感动流泪。(2)夏人害怕,全部归还所抢走的东西,跪拜请罪,董遵诲随即安抚并叫他们离去。

参考译文: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亲董宗本,擅长骑马射箭,隶属契丹帅赵延寿部下,曾经因为事情劝说赵延寿,不被采纳。赵延寿被抓以后,全家南逃。汉祖得到他,提升为随州刺史,安排董遵诲为随州牙校。周显徳初年,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徳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军队驻宿高平,与晋军遭遇,将要接战,晋兵还没有形成队形,高怀徳命令董遵诲先出奇兵突击他们,晋军渍败,大军跟进,打败了他们。第二年,讨伐秦州、凤州,大将韩通又上表推荐董遵诲跟随自己。与敌人在唐仓交战,(董遵诲)首先冲锋陷阵,抓获蜀招讨使王鸾进献,攻克秦州、风州二州。军队回来,记录他前后的功劳,补为东西班押班,又升为骁武指挥使。太祖没有显达的时候,(曾)到汉东客游,依靠董宗本,而董遵诲曾经凭借父亲的势力欺负太祖,太祖常回避他。等到太祖即位,定年号为建隆。一天,(太祖)在别殿召见(董遵诲),董遵诲伏地称死罪,太祖命令左右把他扶起,于是告诉他说:“你还记得从前紫云和化龙的梦吗?”董遵诲两次下拜呼万岁。不久董遵诲部下有一士兵击登闻鼓,控告他违法的十多件事,太祖不加追究。董遵诲更加惶恐待罪,太祖召见并告诉他说:“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惦记以前的过失吗?你可以不要再担忧,我将录用你。”董遵诲两次跪拜感动流泪。乾德六年,因为西夏靠近边境,授(董遵诲)为通远军使。董遵诲到任后,召集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威严与恩德,杀羊斟酒,宴饮搞劳很周到,大家都心悦诚服。几个月后,(夷人部落)又来侵扰边境,董遵诲率领士兵深入(夷人境内),击退了他们,停虏和杀死很多(夷人),缴获几万羊马,夷人部落得以平定。太祖嘉奖他的功劳,于是授为罗州刺史,使职如同过去。太宗即位,董遵诲兼任灵州路巡检。董遵诲没有读过书,但豁达而没有城府,多有谋略,能拉硬弓射箭中的,武艺都超绝于人。曾经有人抢劫灵武进奉使的鞍马、兵器,董遵诲布置安排部下要讨伐他们。夏人害怕,全部归还所抢走的东西,跪拜请罪,董遵诲随即安抚并叫他们离去。从此各自严守疆界,秋毫不敢侵犯。(董遵诲)经历太祖、太宗朝代,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被允许自行处理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去世,年五十六岁。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升赵为糊口远去岭表散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瑟清冷凄的夜景图。
B. “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 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 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15. 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有志难骋的落寞,作者借“衰荷寂寞香”写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②照零无依的伤感。作者以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自喻,表现出四处漂泊的伤感。③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迷茫。作者即将远去岭表,前途未知,如断烟残月的苍苍之景。④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
鉴赏分析:
首联中,诗人选用了冷风、衰荷、断烟和残月四个意象。衰荷一意象点明了此时已经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寂寞”一词在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来描写衰败荷莲的余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寂寞,飘零无依的伤感。“断烟”、“残月”两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秋意萧瑟,云雾飘渺,凄清苍茫的夜色,为全诗奠定下感伤、凄清的基调。颔联中较为突出的意象,便是“红叶”。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从树上凋落,看似在写秋景,给人以悲秋之感,实则为诗人个人的象征,红叶即诗人,诗人即红叶。表明了诗人无人为伴的孤独,人生的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伤感。见到此情此景,悲从中来,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颈联中不出意外的运用到了“大雁”、“阴云”、“南浦”和“北楼”意象,这一意象在我们所阅读过的诗歌中并不陌生,该意象的选取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么此时独自借宿在楚国寺的诗人要和谁作别呢?为何要分别呢?分别后又将去向何处?这一系列问题才应当是本联的重点所在。首先我们知道如“词句注释”中第一个注释中写到,“楚国寺中有楚哀王等金身铜像”,再结合诗人的生平,诗人胸怀壮志,年轻时便四处游历,多次参加选官考试,为求功名而奔走。说明诗人是怀有一个能够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的。但是屡次考试的失意,无人问津的落寞,让他内心彷徨抑郁。此时作别的将是何物?既是作别楚国寺,更是作别过往,作别初心。大好年华的流逝,客游奔波的徒劳,孤寂艰辛的处境,凄凉迷惘的前景等等是否会让他做出别样的选择?尾联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江边松菊”的分析。如“词句注释”中对“江边松菊”的理解,指的是故园松菊,在漂泊途中,诗人回想故园的松菊,从中可以知道诗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松菊又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也表明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尾联中诗人再次点明时间、地点,漫漫长夜却无人交谈,内心孤苦、郁闷难解。
参考译文:
清风吹动着这满池塘衰败的荷叶,只散发出淡淡的荷叶余香,被风吹散的孤烟和那残缺不圆的明月在灰白色的广阔天际下相互映衬,共同生出那凄静又苍茫的夜色。入秋的夜总是格外清冷,心中亦是顿生寒意,凄凉之感袭来,好似一江碧波江水正摇撼着这楚国寺,屋外的红叶也在独自旋转、飘零落地,也有那些误落入屋内,散落在床榻之上。不知何处的棹声惊动了草丛中的睡雁,大雁纷纷从南浦中飞起,漫天的阴云笼罩在那高高的北楼之上,似乎是想要遮盖那瓦片上的冷霜。江边上的原有的松菊怕是已经枯败荒芜不见了吧,可怜了这八月的长安的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坡荡漾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用“_________ ”的诗句写出了谪居浔阳所听山歌的特点及感受,又用“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对所听琵琶曲的赞赏。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句子,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答案】    (1). 纵一苇之所如    (2). 凌万顷之茫然    (3). 呕哑嘲哳难为听    (4). 如听仙乐耳暂明    (5). 持节云中    (6). 何日遣冯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