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新高三摸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7-25 16:42
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新高三摸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 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 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糜的 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 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 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 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 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 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成、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 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 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 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 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 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 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 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侍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 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 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 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
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 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 还没冇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 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 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 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 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 想的媒介。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 根基。
C.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 面,笺纸功德无量。
D.中国笺纸作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 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文章联系现实,引出坚持传承难的问题开放式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说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 分。
D.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 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 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 2018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 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7 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 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 7 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
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 2600 元。其中,
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 3000 元;全职主妇、IT 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 超过 2800 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 用移动支付最多的 5 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 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 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 35 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 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 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 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 2600 元》,《北京日 报》2019 年 01 月 24 日)
材料二:
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 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 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 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 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 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 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 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 现金”支付却已运行 20 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 1997 年面世,这张 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 3500 万张, 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 1.5 万家服务商的 2.4 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 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 53%,超过 95%的市民则 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 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 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 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
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11
日)
材料三:
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 年 1 月 2 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 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 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 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 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 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 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 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 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 2019 年 02 月 0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8 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 3000 元,学生群体则不足 2000 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预计 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6.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①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正看反看, 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 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 鸟蛋。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 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 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 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 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披星 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 薄。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那些 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一直走,一直走, 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那些树。走走走, 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 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四十年可以将 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 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 帆驶过。我实在太累、太累。
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 领土地,竖立旗帜。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 树。除非砍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那时根又从何寻 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 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 雀?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夹缝里活过来? 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 是你的子孙?
湖边还参差着老柳。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 我,秋天用它的萧条感动着我。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 族类。它们在这里以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曳杖而行,如持笏而立, 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如烟如雨。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 洞。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 了一大段时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 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 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可“还乡”对我来说能有什么意义呢……对 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 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 44 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 他失落了他 44 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 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 ①王鼎钧,旅美华人,散文家。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
面对地图似乎能“一瞥看清”自己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B.“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 乡情怯”的担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C.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 以实现的矛盾,这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D.作者在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既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 加直接、真实,又使文章具有对话感,亲切而又自然。
8.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9.“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