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B.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C.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D.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丁母丧,“丁”即“遭受”,“丁母丧”即“遭受母亲的丧事”,也称作“丁母忧”“丁外艰”。 C.故事,在文中指旧事、先例,这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意思相同。 D.褒赠,“赠”是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对活着的官员则用“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才华突出,受人赏识。他善写文章且少年时便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张说也常向皇帝推荐张九龄为学士,以备皇帝咨询。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张九龄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他未听从;张九龄反对重用牛仙客,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C.张九龄风度不凡,结交友善。后任宰相向唐玄宗推荐公卿时,玄宗都会询问此人是否有张九龄的风度;他与严挺之等有才干的人相处友善,交往始终不改变。 D.张九龄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指出安禄山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除去,后来玄宗逃亡蜀地时还追念他的先知先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 (2)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诬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15.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在交代时令、描写景物中,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 ”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愿意坚守清白,效仿先贤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今天,人类中心主义者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们认定那个终极的“控制开关”必定掌握在人类手中。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巅峰,我们当然不用 。然而,新的工业革命提出的最大疑问在于,人类将自己最强大、最优质和最持久的体力和智力进行“集成”,并一步一步地转移到“机器人”身上,尤其是转移到与自己同类却更为强健和发达的“基因人”身上后,仍然认为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不是人类自我最大也是最后的迷思? ( , , 。 , , ,)这应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特色,也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这些”自然人”,如果不想在这次工业革命中 ,就必须适度地放下“自然人”内部的争斗,从整个人类的视角,塑造全新的、共有的道德良知,摒弃前嫌, ,面对整个人类新的对手。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革命,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举云摇 诚惶诚恐 自投罗网 精诚团结 B.风起云涌 诚惶诚恐 自掘坟墓 和衷共济 C.风举云摇 忧心忡忡 自投罗网 和衷共济 D.风起云涌 忧心忡忡 自掘坟墓 精诚团结 18.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已打乱,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预示人类社会一个自我超越时代的到来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自然人”“机器人”和“基因人”等之间的冲突 ④超越地域、民族、国家、政治团体、宗教派别 ⑤在向整个人类社会发出新的挑战 ⑥很可能超过当下的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冲突 A.②④⑤③⑥①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⑥①②④⑤ D.③④⑥②⑤①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B.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C.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D.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20.下面四种情境中,有五处语言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情境一:同学聚会给老师的邀请函:“老师的深恩我们依然铭记于心。敬爱的老师,我们都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情境二:教师节来临,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情境三:自主招生推荐信:“兹有我校高三(17)班李华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高,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担任校刊《群芳》主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爱。特此推荐。” 情境四: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关于改造网络电视线路的通知:“5月6日市广播电视局网络电视服务中心将派人到各户安装网络电视入户盒,各户得留个人,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联系现实,写一段评论。要求: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观点明确,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6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青年是国家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的未来,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并被时代寄予厚重的希望。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谱好自己的“青春之歌”。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