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州市长乐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2-26 16:28
福州市长乐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归。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族共同体围堡式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 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 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 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荡然无存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士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 “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首要条件和原因。
C. 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入已采用这种居住方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 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 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 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 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答案】1. D    2. B    3.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私:偏爱
B. 此事不宜优游              优游:犹豫
C. 丁父忧                      丁:遭逢
D. 今为陶绌奎                  绌:通“黜”,揭发……短处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B.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C.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D.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非常器重他。
B. 彭思永论事时,皇帝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吴奎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 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 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答案】4. D    5. B    6. A   
7. (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被万代后人叹惜愤恨。
(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的事情迂腐不切合实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西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2】嘉泰元年(1201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发以诗纪念游玩的念头,写下了这首诗。
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显示山间的热闹。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8. AC    9. 《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错误。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C项,“显示山间的热闹”不准确,应该是“显示山间的幽静”,是以动衬静。故选A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剑阁峥嵘而崔嵬    (2). 一夫当关    (3). 万夫莫开    (4). 人生如梦    (5).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崔”“尊”“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