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汾阳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1-08 15:41
二、古代诗文及名著阅读 (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 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1.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李白①
杜  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 ①天宝四载(745 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用借喻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遗神取貌,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5.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6 分)

(三) 名篇名句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0 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江天无尘,宇宙澄澈,明月当空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静美的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                。
3.李白<将进酒>中反映消极思想情绪的句子是:                   ,                     。
(4)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体现劳动美和生活美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        ,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样的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                ,它也显在普遍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
                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而在农历二月二龙 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 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风调雨顺  休戚相关  擢发难数  约定俗成
B.风栉雨沐  息息相关   擢发难数  不约而同
C.风栉雨沐  休戚相关   数不胜数  不约而同
D.风调雨顺  息息相关   数不胜数  约定俗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B.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C.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D.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B.每当过春节、元宵节,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C.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D.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20.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就诊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8 分)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您的课,而是因为您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学生告诉钱教授。
在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近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是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