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公安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2-31 18:09
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原文是“这也是《英雄联盟》这款游戏自诞生以来,中国大陆战队首次站上全球总决赛——有着英雄联盟世界杯之称的冠军领奖台”,并且后文讲到2005年李晓峰夺得了WCG魔兽项目世界冠军,所以说“中国大陆选手首次站上电竞全球总决赛的冠军领奖台”错。B项,原文是“的确,直到今天电子竞技算不算体育项目都存在很大争议,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担忧,依然是相当主流的情绪”,说“指责电子竞技是奇技淫巧、年轻人玩物丧志的声音消失了”错。D项,原文是“代际间的价值观碰撞,或许意味着,哪怕再过十年,电子竞技也未必能被彻底接纳”,所以“电竞在中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错。
2.B【解析】B项,原文是“各地涌现出来的电竞小镇等特色项目,说明电竞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远”,“中国很早就开始产业化进程”于文无据。
3.A【解析】B项,“网络游戏规范”是“中国电竞告别偏见发展”的大前提,但不是唯一的条件。C项,原文说“代际间的价值观碰撞,或许意味着,哪怕再过十年,电子竞技也未必能被彻底接纳”,所以“彻底接纳”错。D项,原文是“未来年轻人热衷的竞技项目,可能不仅仅是足球、篮球,还有各类游戏赛事”,不是“今天,中国年轻人对电竞的热爱已经超过了传统体育项目足球和篮球”。
4.B【解析】还有侧面描写。
5.①早做筹划,暗藏杀机:杨过将匕首藏在贴肉之处准备等郭靖睡熟之后刺杀郭靖。②心念龙女,待机行刺:等郭靖睡熟之后,杨过想先杀郭靖,再杀黄蓉,然后与小龙女归隐古墓。③感恩郭靖,内心犹豫:杨过正准备刺杀郭靖时,想起郭靖平日对自己不薄,内心犹豫。④不满回答,再起杀意:杨过问郭靖父亲死亡之谜,郭靖的回答让杨过心情激动。杨过想起小龙女,内心又变得火热。
6.①侠义精神,首先在于拯救国家和人民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郭靖在大宋被蒙古铁骑入侵的情况下,助守襄阳,这是侠义精神的真正体现。②侠义精神与个人利益有时不能两全。杨过要为父报仇和救小龙女就要刺杀郭靖,使天下生灵涂炭,他若不刺杀郭靖,又会陷入不孝和失去爱人的境地。③在当今社会,我们要把“侠义精神”纳入“法治精神”的框架内,既要鼓励公民发扬“侠义精神”,在路见不平时勇于见义勇为,又要使自己的行动不逾越法律的界限。
7.B【解析】A项“代表着当下的年轻群体”错误,原文只是说“他们身上其实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C项“没有韩流,就不会有‘娘炮’的出现”说法错误,原文说“古己有之”,并举唐朝优伶为例。D项说法绝对。
8.D【解析】A项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关爱、引导之道”。B项原文没有集中分析“屌丝”“娘炮”。C项没有以中外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
9.①老一辈艺人增强责任担当,多给予“小鲜肉”们关爱和引导;②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③文化部门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避免低级流行主义的盛行;④国家需要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多元化的市场。(如果学生从材料中的细微处作答,亦可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0.D【解析】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翻译为:“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
11.C【解析】授:授予官职,任命。如:“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儒效》)拜:用一定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转:调动官职。如《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12.B【解析】苏轼没有让百姓出城躲避,他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
13.⑴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庐:名词作动词,居住;使:派遣;全:保全。以上词语每个1分,句意2分。)
⑵差役制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在官:在官府服役;力:尽心;得缘:趁机。以上词语每个1分,句意2分。)
14.D【解析】应该是一夜相思,天要亮了,还在剪弄着灯花,以此来排遣这“浓愁”。
15.①用有形的形态动作来表现无形的内在情感。愁本无形,却言“抱”,及其形象地把愁的浓度写出来,再加上“无好梦”给予慰藉,更突显其愁苦的深重。②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剪”“弄”两个传神动作,将女主人公夜深无眠、孤寂思念等复杂心态含蓄地展示出来,再著一“犹”字更活画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可谓形神兼备,意蕴丰富。③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实则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16.⑴也无风雨也无晴⑵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⑶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7.B【解析】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故选B。
18.C【解析】例句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19.A【解析】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
20.【答案】①不耻下问改为请教。②斧正改为批评。③高足改为学生。④令尊改为我的父亲。⑤上课再也不睡瞌睡哒改为纠正上课睡觉的坏毛病。
21.【答案】①发扬西南联大精神,传承刚毅坚卓品格。②筚路蓝缕,谱写立德树人篇章。(其它答案不超过规定字数,言之成理即可。)
22【解析】
本题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时评文。在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乘客刘某、司机冉某的争执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当时车上乘客视若无睹的行为没能制止事件的发生,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立意为:①从文明和法治角度,通过立德与立法,来形成有效防范机制,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都应当学做一个“公共人”。从事后一些自媒体和网友的做法进行思考,可以立意为:①拒绝污名化女司机。②文明上网,反对网络暴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