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 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哲学家的英 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逆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則为 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 则无二致。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 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見他的短处。"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 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 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 中最宝贲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 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世间只有几种 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眛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 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托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幷英雄,一个人能索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 在实际上,英雄崇拜有深有浅,不一定都达到极境。但无论深浅,它的影响都大体是好的。社会的形成与维系都不外借宗教政治教育学术几种“文化"的势力。一个政治团体里有领袖能号召,能得人心悦诚股,政治没有不修明的。至于教育学术也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设想没有孔墨庄老 几个哲人,中国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没有柏拉困、亚理斯多德、笛卡尔、康德几个哲人,西方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如此等类问題是颇耐人寻思的。俗话有一句说得有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葙王。”阮步兵登广武发“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之叹。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猴 子称霸王”或是“竖子成名”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准也就可想而见了。 学习就是模仿,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动物,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英雄是做人的好模型。所以从教育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节选自朱光潜《谈英雄崇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崇拜的英雄虽然不同,但人们崇拜英雄的 心理是一样的。 B.英雄有令人钦佩处,也有不足崇拜处,但崇拜就不能“爱而知其恶”,就不能有理智的成分存在,这就是英雄崇拜的缺点。 C.从一个国家民族能否产生有突出影响力的英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准的高 低,“猴子”“竖子”在文中都不是指英雄。 D.从教育观点看,教育需要榜样,也重人格感化,具有一个具体人格的榜样,往往比说教更 具感化力,所以英雄崇拜并不过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文章列举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物是为了说明行行有英雄,有英雄就会有崇拜心理。 B.文章列举不能崇拜英雄的几种人是为了从反面论证英雄崇拜也存在缺点的观点。 C.文章引用俗话和阮步兵登广武时的感叹说明没有英雄的后果,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D.文章以人善于学习的特点来说明树立英雄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英雄崇拜的现实意义。 3、如果根据文章给“英雄”下一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英雄就是产生在某领域被人们崇拜、供人们学习并能催人上进的理想人物。 B.英雄就是被某领域的人们用超越理智的情感加以崇拜并学习的理想人物。 C.英雄就是在一定领域供人们学习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D.英雄就产生在某领域能够形成和维系社会、供人们模仿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波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夕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 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波了若千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 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靜靜地很忠实地 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波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 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 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 不便毀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 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 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 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 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 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 亊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波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晴瞅着那陌生 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波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橫渡过小溪。 有时疫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坫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波,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 敏技地替祖父把路人波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 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聂 先一跃而上,且俨然僅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缚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 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 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坚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过波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橫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見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一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舲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 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 在船头,湘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緩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 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 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之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 翠翠入城里去各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 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糸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 波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 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 ffi 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 “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 防范心理, 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联洽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 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5.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6.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嘟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