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庄字端己,阆州阆中人。庄在蜀,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椽。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雍熙三年,命将巡边,以庄掌随军粮料。内客省使杨守一称荐之,授大理寺丞。未逾年,成信表其能,迁太子中允。端拱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曰:“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淳化三年,召访以边事,称旨,面赐绯鱼。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五年,李顺乱蜀,命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俄傅潜得罪,庄因上言:“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会诏百辟上封直言,庄条列四事:一曰去暴征,二曰省烦刑,三曰择吏职,四曰敦稼政。疏奏,诏令开陈其所宜行先后,庄对甚悉。庄有吏干,颇有清操,慷慨敢言,太宗奖其忠谠,多所听纳。晚年退居,制棺椟以自随。喜接宾客,终日无倦。 (选自《宋史·卷三十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B. 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C. 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D. 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常有某种关联,如:裴庄字端已,屈原名平字原,均为同义互训。 B. 在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除、拜、迁、转、擢”等,文中“迁太子中允”的“迁”是提升之意。 C. “面赐绯鱼”,此处的“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宋时五品官员穿绯衣、佩鱼符袋。 D. 中国古代皇帝有庙号、谥号、年号之分,文中的“雍熙”“端拱”“淳化”“太宗”等均为北宋皇帝的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庄以明经科登第,才华出众。他在短时间内,便赢得了上司或主管的信任和举荐。 B. 裴庄忠诚正直,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指傅潜不堪大用,促使皇帝将傅潜和王显撤职。 C. 裴庄主张严明朝纲,希望皇帝申明律条,主张严惩“致误边事”者,上书直言“四事”。 D. 裴庄为政有才干,且颇有操守,曾多次上书建言且大都被皇帝采纳,受到太宗的赞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 (2)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 【答案】10. A 13. (1)裴庄却独自在本局处理事务,(后来)缓步到官道旁拜见(转运使),德骧称赞他有操守,之后裴庄被提升代理沂州录事参军。 (2)有人说裴庄本来就是蜀地人,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然而皇帝却越发倚重、信任他,并且答应他有根据实情自行处理问题的权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凄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B. 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 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图出仕,渴望“朝廷当事人”援引的心情。 D. 诗通篇送人、抒怀,毫无精工雕琢的痕迹,不做作,全凭真情自然流出。 15. 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辟蜀道所付出的代价及蜀道的模样。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生”“假”“摧”“栈”“钩连”“廉颇”“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