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21 14:29
1、B
    【“毕加索的灰色绘画……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错,根据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表述,毕加索的灰色绘画不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
    2、A
    【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第三段表述为“《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
    3、C
    【“其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于文无据。】
    4、C
    【“还不如不出名”、“更能产生实效”不合文意。】
    5、【答案示例】【①对一些琐事的无奈之情;②孝敬父母之情;③顾惜读书之情;④重教书之情;⑤思写作之情;⑥慕旅行之情;⑦恋恬淡之情。(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六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示例】【①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②作者以独特视角对生命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从生计、亲情、闲情等方面阐释了对人生的认识,写出了生命的短暂、生活的纷繁复杂、人生面临的困窘与苦恼,以及作者的分身乏术、无奈之情。③人的生命只有一条,作者的无奈更彰显生命的可贵,作者的设想侧面表明人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让自己拥抱生活,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尘俗杂事,可以尽孝道,享受亲情,也可以修身养性,活得从容超脱。我们应积极参与并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现实,让人生丰富而充满乐趣。】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探究“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也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可回答是悲观的,也可回答是乐观的,但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但一定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贴近文本,尊重文本。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本文作者以独特的思维与角度设想了九条命,有的为生计、有的为亲情、有的为友情、有的为闲情,娓娓道来,充满睿智与哲理,使人深思、给人启发。以总分的形式逐个记叙了不同的“命”所要经历的事情,体现了作者希望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尘事俗物,希望可以尽到自己的孝心、感受亲情和友情的温馨,希望可以修身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读书、教书、写作、旅游等,希望可以从容超脱、不受约束地面对生活。所以总体来看,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从这点分析比较好回答。自己的看法可结合生活的实际,围绕我们应积极参与并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现实,让人生丰富而充满乐趣展开即可。其他理解,如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分析合理亦可。】
  【评分要点】【探究题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环节:①明确观点(有时需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有时要提出自己的观点);②分析理由,并恰当引用原文或自己掌握的知识作依据;③得出结论;表达要顺畅。】
7、C
【“关键存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错。文中有“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的信息,这说明服务商也存在问题。】
8、A
【B项,“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C项,虽然图片显示人们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未来使用倾向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不能说“兴趣不高”。D项,概括不全面。材料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品业要大发展,二是知识服务对知识产品的推动。】
9、【答案示例】【①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使人产生焦虑感,会给人带来学习的意愿。②周期短、获利高的知识付费对于内容生产者的吸引力更大,保证了知识付费的内容来源,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每点3分)】
10、C
【这句话的含义是“如今陛下您因为水灾,军粮缺乏,内心焦虑,归罪自己,心情迫切,内疚不已,避开议事的正殿来自责,寻访士入来求策,那么什么担心会没有收获”,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陛下”“水潦之灾”“军食”“己”“正殿”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军食”为固定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句式结构相同,中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D
【“完全一致”说法错误,两个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D
【“直升辅相”错误,文中说李琪“垂为辅相”,是说将要任命李琪为辅相,而且又因内乱而作罢。“垂”意思是“将要,接近”,选项曲解词语的意思。“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也因之不能成立。】
13.(1)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完赋文大为惊异,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袖”“谒”“倒屣”各1分,句意2分)
   (2)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在韬光养晦上显得笨拙,一有动议就被排斥,通过自己不能使事态安定。(状语后置句“拙于遵养时晦”、被动句“见排”、“镇靖”联系历史术语“绥靖”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李憕,天宝末年,担任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攻陷东都,(李憕)遇害,多次赠封至太尉,谥号忠懿。李憕孙子李寀,元和年间,做官到给事中。李寀儿子李敬方,文宗在位期间,(封为)谏议大夫。李敬方儿子李縠,广明中期,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因为收复失地的功绩被封为谏议大夫。
    李琪就是李縠的儿子,十三岁时,所作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为题目到李家测试李琪,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就昌盛,不贤就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谿父子因文学而出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完赋文大为惊异,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年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你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出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应考博学弘词科,位居第四等次,被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庄宗进入汴京,一向听说李琪的名声,于是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国家发洪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于是上书说:
    我听说国君广有万民,深居九重宫阙,特别担心的事情,是百姓凋零却不知晓,天下困窘却不能救助,下面的情形不能上达天听,大臣不敢指责谏言。如今陛下您因为水灾,军粮缺乏,内心焦虑,归罪自己,心情迫切,内疚不已,避开议事的正殿来自责,寻访士人来求策,那么什么担心会没有收获,什么议论不能彰明?
    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在韬光养晦上显得笨拙,一有动议就被排斥,通过自己不能使事态安定。在太 子太傅的职位上退休。长兴中期,死于福善里家中,时年六十岁。
14、C
    【“风滥欲吹桃”并非“疾风吹落桃花”,对诗意理解错误。“暮春时候”也没有根据。“风滥欲吹桃”的意思是春天的风多而且乱,不停地吹拂着盛开的桃花,写出了春天万物蓬勃的生机。作者在这里有意将风拟人化,表现的是一种急不可待、蓬勃张扬的青春心态。】
15、【答案示例】【①以百鸟高飞极言天地之开阔,以骏马纵横极写人物之年少得意,以春夭的蓬勃衬托青春之美好,色调明丽,节奏欢快;②着力塑造了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青年形象,英气逼人;③运用典故,以庾翼自比,寄寓诗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之豪情气概,意蕴高远。(每点2分)】
    【“格调”在这里是指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这首诗是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首联与颌联以白鸟高飞表现出天地之开阔,以骏马纵横表现出人物的年少得意,以春天的蓬勃朝气与年少的豪迈得意两相对照,抒写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志存高远。色调明丽,节奏欢快。颈联写登高望远,大好春色尽收眼底,胸中志气难以抒发,只好摩挲着七宝刀,心绪难平,壮怀激烈,塑造了一个心无挂碍,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的青年形象。尾联“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以才华横溢的庾翼自比,又年轻又才华出众,就连他的春袍都要被青草妒忌,更何况是活力四射的青春才俊呢?这时候的李商隐还没有经历他人生的挫折,一路顺风顺水,自然怀抱青春理想跃跃欲试。】
16、【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7、D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跟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18、B
    【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19、C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出A、B两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20、【①“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②“笑纳”改为“收下”。③“光顾”改为“游览”。④“豪雨”改为“暴雨”。⑤“可望”改为“有望”。(广播应避免谐音)(每点1分,共5分)】
21、【答案示例】
  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
  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
22、【解题引导】
试思考以下问题:
1)“痛感新闻”等于“负面新闻”吗?
“痛感新闻”应是令观众看后感到痛心、痛惜的新闻。
“负面新闻”是内容坏的、消极的新闻,有灾难、黑暗、邪恶等,它有时令人沉痛,有时令入愤怒,有时让人悲叹。从材料所给的三则新闻看,三个年轻生命的终结,令我们痛心,“痛感”是新闻给我们的第一感受。
2)在网络媒体上,为什么“痛感新闻”给人扑面而来,甚至是铺天盏地之感?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与“正面新闻”特别是“赞歌新闻”相比,人们更相信“痛感新闻”的真实性。网络媒体以“置顶”“头条”等形式吸引人们眼球,以增加点击量。
3)三则“痛感新闻”暴露了哪些问题?
追逐利益的魔掌无处不在。诸多社会制度不够完善或制度实施不够彻底,如富士康公司不严格遵守《劳动法》,延长工时,加大劳动强度,无视职工的心理压力;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无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等。弱势群体的生命极其脆弱,经不住打击和折磨。心理脆弱,内心不够强大,不善于利用法律、舆论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
设计作文思路:
如题目为“痛定思痛”,就围绕“痛”来设计思路:
1)“痛”值得警醒。
痛感新闻刺痛我们的神经,但我们不能只是骂娘,抱怨,叹息,因为这于事无补,于己无益;也不能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冷漠麻木;更不能把“痛点”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以看客的无聊去消费它。痛感新闻是警钟,它在我们耳畔长鸣,警告我们不幸就在身边,你我不能侥幸!
2)“痛”促使反思。
反思社会。反思社会制度的缺憾,反思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脆弱的心理,反省自己权益受损却缺乏必要的斗争手段。
3)“痛”鞭策奋进。
问题倒逼改革,痛感促人奋进。社会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社会不能因之而进步。我们须共同努力,拿起法律的武器,利用舆论的力量,让每个企业、每个人敬畏《劳动法》,让每个集体、组织真正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让整个社会普遍推行网络、电信实名制,电信诈骗失去犯罪的土壤……痛感鞭策我们强大自我。强大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强大我们的胆识,面对侵害勇于说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