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18 19:15
天水一中2016级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答案
1.B
解析:A选项原文中的表述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并没有提到“核心”这一重要概念。C选项“直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选项原文的表述是“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提到“西部较发达地区”。
2.D
解析:文章没有用到比喻论证的方法。
3.A
解析:“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础”的定位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
4. B
5. 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资基础;(2分)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2分)(第一点必答,后面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6.六安爷层面(3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3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精神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7.B
(旅游发展型仅仅是占比降低,数量并未减少。两批特色小镇数量分别为127个和 276个,旅游发展型数量约为64个和80个。)(3分)
8.C
(A项下发文件的不只是国家发改委,还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B项原文是“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并非已成事实。D项“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只是吸引人才就业的条件,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不仅是人才。)(3分)
9.防范市场风险。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科学规划。出台评定标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控制建设数量,提高质量。找准特色,吸引人才。发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吸引人才。(每点2分,共6分)
10.D
解析: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1.B
解析: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2.B
解析: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13.(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况,况且,1分;进退,提拔和黜降,1分;格,标准,1分;委:委托,1分;大意1分。】
(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以,率领,1分;哭,为……哭泣,1分;“哭之如父”状语后置,1分;去,离开,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
14.D
【解析】D项“心情轻松愉快”错误。
15.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词人辛弃疾的资料;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听读《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点睛: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任时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和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后曾在江西一带长期闲居,不被重用。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16.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苟全性命于知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C
【解析】①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人心胸极其狭窄。符合语境;②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及大局。仅仅指气量小,没有报复之意;③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对象是“事”,不愉快的事。符合语境;④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对象是“物”,不符合语境;⑤以德报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指人品德高尚。“人家说了他的不对之处”,心大的人,可能不会像品德高尚的人那样以德报怨,但也不至于以怨报怨。紧扣“怨”,谈心大的人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⑥以德报德:以恩惠报答恩惠。不合语境;⑦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曹操大获全胜袁绍自然是一败涂地,彻底失败。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符合语境;⑧一蹶不振: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8.A
【解析】根据前后文可知,补写的句子为过渡句,且与前一句形对照。根据前一句“把自己的心放大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大了,路子也就宽了”的句式可以确定正确选项。先是“把字句”,再说“世外”,最后说“路子”。所以答案为A项。
19.D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1)关联词“不但不……而且”,搭配不当。正向递进用“不但……而且……”“不仅……还……”,反向递进用“不但不…反而……”“不仅不…还…”。(2)“凯旋归来”语义重复,“凯旋”即“战胜归来”,应删去“归来”。A项,“凯旋归来”语义重复,“凯旋”即“战胜归来”,应删去“归来”。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为“反而”。C项,“凯旋归来”语义重复,“凯旋”即“战胜归来”,应删去“归来”。故答案为D项。
20.(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   (2)“光临惠顾”删掉“惠顾”(或改为“拨冗莅临”)(3)“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  (4)“特此公示”改为“特此公告”  (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语体和语言得体的综合考查,例如“诞辰”是指人的寿诞,所以此处应该改为“华诞”此处属于语言的不得体。再如“特此公示”此处属于语体的不得体,本文是“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所以此处应该用“特此公告”。
4.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22.作文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为材料作文题,审题是关键,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主要讲述了巴尔扎克对老师手里的小学生作文的评价及引起的感悟。巴尔扎克在看到老教师手里的这本陈旧的作文本后,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老教师“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理由是作文本 “书写潦草”、“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学习很不用功”。而这篇作文却是巴尔扎克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因此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巴尔扎克对自己做出的错误的判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他过于草率、武断,仅仅凭借一本作文本上的书写就“十分肯定”地做出了评判;二是他缺乏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只是简单地看到事物的表面就轻率做出评判。当然,就材料的角度而言,我们也还可以从“老教师”、“孩子”等的角度出发进行立意。但就材料的整体而言,材料应该是围绕“发展”、“前途(未来)”、“孩子”这几个关键词展开审题立意。①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②人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因为现阶段的不足就否定其未来的发展;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