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试题分析: A项“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表述错误,原文是“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B项“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原文表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C项“C.项“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2、 C,试题分析: C项其信息范围在第三段的头四句中。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原文认为“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而C项的表述将其绝对化了,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才能正确理解“致用”,故有误。 3、B,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4、C(错在“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值班经理说“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一楼去叫保安”,“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这都属于拖延时间,与保安可用对讲机联络,经理遇到突发事件也不必非要走非买口。) 5、情节方面:丰富了情节(“还原出完整事件”亦可)。通过不同人的讲述,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真相。(答成“通过不同人的叙述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不同人的叙述彼此互相补充,使小说对事件的描述更完整、细致”亦可。) 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亦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存在差异,前后映照,真伪自现,颇具讽刺意味。 人物方面:展现出了每个人鲜明的特点。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勾画人物,巧妙而生动。 形式方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多角度聚焦核心事件,形式新颖,耐人寻味,吸引读者探寻真相。(答成“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小说采用纯客观叙事视角,记录多人的讲述,能调动读者的思考”亦可。)(效果1分,分析1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6、C (C项,讲的是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不属于中医防病治病技术进步的内容。A项,讲中医从“《内经》到叶天士再到现代的吴以岭院士”治病方法的发展,符合题意。B项,讲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提取青蒿素,属于中医防病治病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D项,讲中医用通络中药可降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属于中医治病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 7、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更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相结合,才会有创新,有进步;中医药要逐渐制定标准,走向国际;制定完善中医立法,让那些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有医术专长的人才,给予从业机会。(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给6分) (要使中医药走得更远,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贡献,张伯礼提出三个观点:第一种认识,在第六、七段,即中医既要继承,更要发展;第二种认识,在倒数第一、二段,即中医药要制定标准,要走向国际;第三种认识,在第九、十段中,涉及中医立法诸事。将以上的内容概括整合即可。) 8、C试题分析:从句式结构来看,“鸽有六翮”与“麋有四足”结构相同,“飞则冲天”与“走便入海”结构相同,而且“冲天”和“入海”分别作“飞”和“走”的补语;“肤体疏懒”与“手足迟钝”结构相同,在意思上是并列的。由此句子可以断开为: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故选C。 9、A. “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0、C,“他没有答应”无中生有。 11、(1)李绘打算修建栅栏,它们竟因为互斗一起死在郡境西部。人们都认为这是教化感应导致的结果,都劝他奏明皇上。(“欲”、“咸”、“为……所”、“劝”、“申上”) (2)到文襄帝继承大业后,普遍更换了太行山以东各郡的官员,其中被特地下诏书征召的官员,只有李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两人罢了。(“嗣业”“代”“特”被动、“而已”) 参考译文: 李绘,字敬文。六岁时就请求入校读书,家里人因为偶数的年龄是民俗忌讳的,不准许,于是李绘偷取他姐姐的笔墨书籍来使用,不到一个月,便读懂了《急就章》,家人及外人认为他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后来皇帝下敕令撰写五礼,李绘与太原人王乂共同主掌军礼。魏静帝在显阳殿讲解《孝经》《礼记》,李绘和堂弟李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记录旨意,李绘的记录简要而周全,值得一看。每次文武百官群集,在朝廷面君奏对时,常常让李绘最先发言,成为群官之首。他的声音言辞华美雅正,风度仪态优雅,听的人都肃然起敬,文襄帝更加敬重他。李绘又掌管礼仪制度。武定初年,李绘兼任散骑常侍,任访问梁的使者中的正职。梁武帝询问他高相现在在哪里?黑獭是什么样的外表?高相要做哪些经营谋划?李绘奏对清晰,梁武帝很满意。李绘和梁人漫谈宗族谱系,袁狎说:“都不如我本出自黄帝,我的姓属于黄帝的十四个后裔。”李绘说:“老兄的出处虽然久远,也应与车千秋共分一个字吧!”举座都大笑。前后出使的人都通书信请求贸易,李绘独守清高,梁人敬重他的廉洁。出使回来后,李绘任高阳内史。高阳郡境内原来有三头猛兽,人们常常忧惧它们。李绘打算修建栅栏,它们竟因为互斗一起死在郡境西部。人们都认为这是教化感应导致的结果,都劝他奏明皇上。李绘说:“猛兽因为互斗而死,当然是偶然,贪图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功劳,人们将看不起我。”终究没有听从。高阳过去有很多池塘湖泊,李绘到任后,湖水都干涸了,于是他设置了掌管农事的官员,专门负责鼓励劝种农桑的工作,开垦的田地成倍增加,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瀛州三个郡的百姓都到州府,请求在郡街上为李绘立碑。河间太守崔谌,倚仗他弟弟崔暹的权势,向李绘索要麋鹿的角和鸽子的羽毛。李绘写信答复道:“鸽子有六根羽茎,飞起来就能直冲天空;麋鹿有四条腿,跑起来就能直入大海。我身体懒散,手脚迟钝,近不能追猎飞禽走兽,远不能逢迎佞臣小人。”当时文襄帝派崔暹选拔司徒左长史,崔暹推荐李绘,之后没能实现,都认为是这封信的缘故。到文襄帝继承大业后,普遍更换了太行山以东各郡的官员,其中被特地下诏书征召的官员,只有李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两人罢了。到了朝中,李绘补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升任为司马。文襄帝将前司徒侯景的进贤冠赐给李绘道:“你只管一心一意辅佐我,我将任用你为重臣,不要学侯景反叛。”到文宣帝嗣位,李绘仍任丞相司马。天保初年,李绘任司徒右长史。李绘本性端方持重,从不去巴结侍奉当权之人,因此长期埋没屈抑。去世后,被追赠为南青州刺史,谥号为景。 12、D 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错,是对宋中丞的感谢和赞赏,及个人的旷达之情。 13、第一问:这两句写的是夜登南楼,诗人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一般优美动听;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中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视听结合,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视听结合将形象写得生动可感。比喻,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比喻贴切生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借景抒情、动静结合、通感,亦可酌情赋分 14、(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5、C 16、B 定语后置句 17、A牛羊猪为太牢,以猪羊为少牢 18、A(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9、 C(A项,语序不当,前面主语是“油耗”,后面主语是“飞行速度”,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当主语不一致时,第一个分句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B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项,偷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腾讯无人机”,但后一分句的主语又变成了“他们的目标用户”。) 20、D 题中都是举例,按逻辑应从古至今排列,领起,应连在一起。都讲生活,应放在一起,且开头承接末尾,是对两句意思的总结,故其顺序应为。横线后的句子“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和生活有关,故应与紧密相连。综上可知,D项正确。 21、C 招领启事确定的认领时间太短,不合情理。一般招领启事不限定认领时间。 22、都处于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均高于第三届的同一阶段 还会逐渐增加,且高于第三届的同一阶段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第一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可知,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对图表中两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消费金额情况的总结性表述。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两届的消费金额都处于增加的趋势。根据第二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对图表中第四届与第三届同一阶段数据的比较,9月11日到10月9日这一阶段,第四届的消费金额要比第三届高。根据第三处横线前内容的提示,此处应填的是对图表中第四届惠民文化消费季10月9日后消费金额情况的预测以及与第三届的比较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