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6-20 16:35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一、课内积累(34分)
1.(10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5)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3分)C(“但少有”应改为“有很多”。P58第三段)
3.(3分)B(《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P118最后一段)
4.答案: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
5.C 杜甫
6. C柳宗元
7.答案:D.  A,字:养育  B.方: 为人的伦理道德   C.原,推究  信 ,确实
8.(3分)C [A项:抟,抓p69(4);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p107(27)。B项:觉,醒p30(29);批,击p71(19)。C项:霰,雪珠p25(5);勖,勉励p105(6)。D项:侵,渐近p50(4);季,指弟弟p110(9)]
9.(3分)B [A项:才,副词p73;你,你的,代词p88(11)。B项:均为而且,连词p107,p104(16)。C项:替,介词p71;做、担任,动词p108(16)。D项:凭借,介词P111;来,从而,连词p94]
10.(3分)B [A项:“序”通“叙”p110(7);“已”通“矣”,了p104(26)。B项:无通假字,p92(18);“少”通“稍”p94(11)。C项:“罔”通“网”,这里作编织讲p9(37);“扣”通“叩”,询问p81(22)。D项:“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p41(11);“列”通“裂”,分裂p30(22)]
11.(3分)C [A项:“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p85(8);今义,指父亲的父亲,亦称爷爷;“山东”,古义,山的东面p73(33);今义,山东省。B项:“可怜”,古义,可爱、可羡p5(14);今义,令人怜悯,哀悯。“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p71(21);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C项:“光阴”,古今同义,均指时间p110。“逶迤”,古今同义,均形容蜿蜒不绝的样子P53(11)。D项:“疏密”,古今同义,均指疏松与密实p104(41)。“中国”,古义,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p45(5);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12.(3分)D [名词作动词:东,向东前进p73;风,吹风,乘凉p108(7)。名词作状语:西,向西p25;岁,每年p71。使动用法:亡,使……灭亡p74;惊,使……震惊p30(20);兴,使……兴盛p89。意动用法:鉴,以……为鉴p78]
13.(3分)C [宾语前置句:p107,p93,p91。判断句:p104,p94,p85。被动句:p89,p85]
二、古诗阅读(25分)
14. 示例一:“早岁哪知世事艰”,(1分)诗人早年曾满怀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却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如此艰难;此开篇一问,竟问出内心几多郁愤。(3分)
示例二:“塞上长城空自许”,(1分)此处诗人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之典明志,以此自许,捍卫国家,杨威边疆;然而,诗人揽镜自照,衰鬓先斑,却一事无成,早年的雄心壮志皆已成空,可为人有心而天不予,心间油然而生悲怆和郁愤之情。(3分)
(还可以从颔联、尾联来加以分析,只要答案合理都可以。)
15.(3分)A(是萧条的冬景,而非明丽的春景;是今昔对比,而非以乐景写哀情)
16.(6分)答题要点:反衬(或对比),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2分)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2分)这三句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恸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5分)B E(B余句以议论为主,而非以抒情为主;情感也没有跌宕起伏。E全诗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虽也有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叹惋,但作者并不以事业成败持评。)
18.(6分)答题要点: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以“羽毛”比喻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功业。(1分)尽管诸葛亮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但对他来说,不过如羽毛一般轻巧,仍委屈了他的经世之才,没能更好地施展。(2分)由此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之情,(1分)以及对他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惋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19.(3分)D
20.(3分)C(文中的“公”是敬辞,尊称男子。五等爵位为公、侯、伯、子、男)
21.(3分)C(采纳黄盖的诈降火攻之计)
22.(1)(5分)恰逢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派人快马送信告诉周瑜,周瑜率领军队来迎接孙策。(“会”“驰书”“报”“将兵”“迎”各1分)
(2)(5分)没过多久,曹营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和落水淹死的曹军人马很多,曹军于是大败后退,撤军据守南郡。(“顷之”1分,“张”1分,“遂”1分,“还”1分,定语后置1分)
四、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23. D话题不一致,题干中说的是“客观条件”,而本项表述的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24.BC【解析】A 范围缩小,以偏概全,“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说法不妥。据文章可知,李白、杜甫取得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继承传统只是获得成就的原因之一。D“文学传统”错。E没有贬斥。
25.(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
五、写作(60分)
26.(60分)
参见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担任过汉朝的太尉。他的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周瑜身材高大魁梧,容貌俊秀。当初,孙坚起义兵讨伐董卓,把家迁徙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的母亲,在生活上与孙策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正好赶上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派人快马送信告诉周瑜,周瑜率领军队来迎接孙策。孙策高兴地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又渡江进攻秣陵,击溃笮融、薛礼,转头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数万。于是他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您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想借路返回江东,袁术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亲自去迎接周瑜,推荐他为建威中郎将,当即配给他士兵两千名,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人都称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的恩德信义著称于庐江郡,让他镇守牛渚,后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准备攻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让他跟随进攻皖县,攻克。当时得到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周瑜又跟随孙策进军寻阳,击溃刘勋,进讨江夏郡,回师平定豫章、庐陵二郡,留下镇守巴丘。当时刘备被曹公击败,想率领人马南渡长江,在当阳与鲁肃相遇,于是共同商量计策,刘备因而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见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及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抗击曹公,与曹公在赤壁相遇。当时曹公军中已有疾病流行,刚一交战,曹军就兵败后退,撤军至长江北岸驻扎。周瑜等人驻扎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久相持。然而我看曹操水军的船舰首尾相接,聚在一处,可以用火攻的办法打败他们。”于是周瑜调集蒙冲、斗舰数十艘,装满柴草,柴草中灌满油脂,外面盖着帷幕,上面竖起牙旗,又让黄盖先写信通报曹公,欺骗他说要率部下投降。又准备好走舸等快船,分别系在大船之后,便依次一起向前驶进。曹公军队的将士们都伸着脖子远远观望,指指点点地说黄盖前来投降。黄盖放出众船,同时点起火来。当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燃烧到曹军岸上的营寨。没过多久,曹营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和落水淹死的曹军人马很多,曹军于是大败后退,撤军据守南郡。刘备与周瑜等人又乘胜追击。曹公留下曹仁等人镇守江陵,径自返回北方。当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的入侵,周瑜于是到京县去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患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开战。我请求与奋威将军一起去攻取益州,得到益州后再吞并张鲁,然后让奋威将军留在当地固守,争取与马超结盟,互为援助。我回师和将军据守襄阳以进逼曹操,这样的话,北方能谋取了。”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周瑜返回江陵,准备出征行装,但在途经巴丘时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孙权穿上丧服为他举哀,痛苦之情感动左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