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学校 2018 届高三第十五次调研考试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B(A 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 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 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A(3 分)(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 5.(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 12 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1 分,答出一个象征意义即得 1 分。) (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当同学们都穿着胶质球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2 分) (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6.(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 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3 分) (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3 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7.C(“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错。文中有“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的信息,这说明服务商也存在问题) 8.A、E(答对一项给 2 分,全对给 5 分)(B“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C 虽然图片显示人们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未来使用倾向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不能说“兴趣不高”。D 概括不全面。材料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品业要大发展,二是知识服务对知识产品的推动) 9.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使人产生焦虑感,会给人带来学习的意愿。周期短、获利高的知识付费对于内容生产者的吸引力更大,保证了知识付费的内容来源,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A。 11.B B 项中的“举”在本文中是“推举”“举荐”的意思,属于政绩考核。) 12.D “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是第一次应对时皇帝的事情。) 13.(1)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5 分。采分点:“他”“课”“举”“数”各 1 分,大意 1 分。) (2)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清正执法,批复同意。(5 分。采分点:“谳”“宜”“清执”“报可”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考中天启二年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晋升郎中。历任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都以廉洁谨慎闻名于世。 崇祯元年,出任松江知府。海滨多盗贼,抓捕到就用木棍打死。郡东南面临大海, 飓风大浪冲击,时常成为人民的祸患。方岳贡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于是成为永久的福利。 郡漕运粮食到京城数十万石,而众仓库相距五里,为此建城墙保护,称为“仓城”。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薛国观事败露,他的同党上海王陛彦被交付司法官审讯,和方岳贡向来有仇,就诬陷方岳贡曾经贿赂薛国观三千金,于是岳贡被逮捕。士民到京城直接向皇上申诉冤情,巡抚黄希也为他的被诬陷辩白,被送交司法官审讯上报。一天,皇帝晚上召见辅臣,问:“有一个知府官任十几年,屡有卓著政绩的是谁?”蒋德璟用方岳贡来回答。皇帝说:“如今在哪儿?”德璟又以王陛彦一事而被株连来回答,皇帝点头。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 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清正执法,批复同意。 不久,给事中方士亮荐举方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于是被提升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管江南粮仓。督率的漕船,如期抵达通州。皇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廉洁有才能的监司五人,方岳贡名列其中。皇帝立即派人召他来应对,在平台召见,问治理朝政以什么为先,方岳贡回答说:“想让天下大治定安,在于选择守令。察看守令是不是贤良,在于监司。察看监司是不是贤良,在于巡方。察看巡方是不是贤良,在于总宪。总宪人选适当,御史怎敢以身试法?”皇帝认为好,赐给他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过了六天就破格提升他为左副都御史。曾被召应对,皇帝恰好因事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说:“臣正在纠弹批驳他。”方岳贡说:“何不立即上本参奏?”深合皇帝心意。第二天被任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当时是十六年十一月。先例,阁臣没有带都御史官衔的, 从方岳贡开始才有。 李自成攻陷京城,方岳贡及邱瑜被抓获,幽禁在刘宗敏家。贼寇索要银两,方岳贡向来廉洁,贫穷没有钱财进献,备受拷打折磨。搜查他的家,没有钱财,松江商人代他交纳千金。四月初一,与邱瑜一并获释。 14.B C(答 B 得 2 分,答 C 得 3 分。B 项展开议论不正确;C 项“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不正确。) 15.思想感情方面,本诗所表现出情感,与杜诗的“忧国忧民”相似。 语言风格方面,本诗用语苍凉沉郁,与杜诗的气韵非常相似。 遣词用字方面,本诗多使用沉实的字眼,与杜诗的用词风格相似。如“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 注:若答“沉郁顿挫”,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 分。每要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16.(1)负箧曳屣行深ft巨谷中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D(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使用正确。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望文生义,此处应用“积重难返”。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符合语境。终南捷径: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使用正确。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该成语不能作状语,此处用法不当。 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褒贬误用。) 18.C(A 搭配不当,描述与流行语搭配不当,描述与集体记忆搭配不当。B 语序不当,把 “尽管”放到“他”后面。D 中途易辙,应改为“从 1954 年“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媒体上后”。) 19. D(删去“于”把“悬殊”改为“大”删去“到”把“宝贵力量”改为“绵薄之力”把“一位”改为“一名”把“造诣深厚”改为“学业优异”删去“可以”或把“堪”改为“担”) 20.答案:他们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写对 1 个空 1 分,2 个空 3 分,3 个空 5 分。) 21.“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 “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 四、写作(60 分) 【话题预测】 2018 年参加高考的大多是第一批 00 后的学生,而他们的父母大多是 70 后,两代人之间是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而这三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最突飞猛进的三十年,同时也是各种理念变化最快捷的三十年.....两代人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理念的碰撞,存在着代际沟通的困难。所以,关注代际关系,关注代际间的沟通问题,对于中国人的生活非常有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代际沟通问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肯定深有所感, 便于抒发情感,也便于理性思考。既符合了高考作文一向倡导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命题理念,也有利于学生写出真感情,进行自我审视。有利于考生对中国当前的伦理关系、社会理念、青少年成长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这一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说到代际沟通,肯定需要考生考虑”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要求考生直面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 并分析原因,同时需要考生既要站在自己角度进行自我抒发自我反思,同时站在父母角度思考他们的不易,以便于最后指出解决代际沟通问题最好的办法。所以特别能考查考生全面看问题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以上分析,这个话题也是 2018 高考作文备考的重点,需要 2018 届考生重点关注。 【审题立意】 这一考题既结合了社会现实事件,又启发考生“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敞开心扉谈谈你对代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所以,这是一道既有利于学生抒发情感又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作文命题。在审题立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围绕代际关系分析父母子女产生沟通不畅的原因,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是子女任性幼稚,不能体谅父母苦心?是两代人的理念不同还是具体问题处理时的方式产生分歧? 2.可以思考和分析解决代际沟通问题的办法,可以言及父母需要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改进,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也可以反省自我对父母理解和包容不够;可以呼吁两代人多一些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和尊重;也可以说明真情和爱是一切的基础,所有的代际沟通都是以爱为基础的。 3.此题忌讳在内容表达和语言上有违伦理,忌讳对父母一味指责和批评。考生也需要注意详略结构的安排,不可因为“欲扬先抑”的构思方式,结果“抑”的部分过多,而使文章大段篇幅在谈论沟通不畅的问题,缺乏原因分析和措施思考,从而造成主体内容不当。 4.同时,考生需要注意此题在“任务驱动”方面的要求,要求写一封信给父亲或者母亲,所以首先必须写成书信体的格式,格式必须正确。同时在表达中要注意有给父母写信的身份意识,父母读信的读者意识和互相沟通的对话意识。同时注意是给父亲或者母亲写信,不可写成“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总之,考生必须有细致审题和准确立意的意识。 由以上分析,参考立意如下: 1.学会理解和包容父母,这是青少年成长和成熟最重要的体现。 2.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3.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加强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代际关系。 4.亲情和爱是解决一切代际问题的基础,分歧和问题可能存在,但是爱和真诚终能化解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