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27 21:18
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无论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该怎么用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隐私是一项基本权利。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应该将他人的搜索行为、购买行为、行程等进行变现。就如一些互联网媒体在未经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取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并投放广告,这等于未经授权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日前,脸书董事长扎克伯格在问询听证会上承认,除了将注册用户的数据供第三方使用,脸书还收集未注册用户的数据,令数据“泄密门”进一步发酵。而国内消费者反映,在手机百度上搜索吸尘器后,频繁收到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App推送的吸尘器广告。百度利用搜索记录定向推送吸尘器广告尚可理解,为何京东、网易新闻也有此类推送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该消费者关注吸尘器呢?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同时,数据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仅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就需要学习大量的影像病例,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此类数据分享和汇总分析最终将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
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界限如何划分?关键在于规则的建立。脸书数据“泄密门”后,苹果、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是绝对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但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使相关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拥有了一种巨大的权力,仅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权力如果不关进笼子,那么在网络上近乎“裸奔”的用户信息,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大数据也有两面性。无论你是否喜欢,大数据裹挟着好与不好同时到来。面对新技术,我们要拥抱它,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它。一个行业兴起初期往往处于野蛮发展状态,企业由小变大则需要规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规范。没有数据的规范使用,就没有数字经济产业的健康生态。规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术发展。相关规范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是客观的,应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摘编自李心萍《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新技术变革,引领全球经济,社会进入了必须使用大数据的时代。
B.脸书广泛使用、百度等APP推送给消费者广告,表明了数据分享十分重要。
C.擅自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D.建立对于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的规则,势必会限制互联网企业的健康生态发展。
1.C(A项,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无论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并未指明就是“必须使用大数据”;B项“表明数据分享十分重要”错,应是数据隐私泄露。D项由第四段中“规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术发展”可知表述错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脸书、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事例,证明了当前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B.文章针对数据隐私问题和数据分享问题的论述,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思路清晰。
C.末段运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大数据也具有两面性,我们应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D.本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我们应积极面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中出现的问题。
2.C(C项,此处是类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人工智能医生这类数据进行分享和汇总分析,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B.只有规范数据使用,创新中解决问题,才能督促企业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C.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那么互联网上的用户信息就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
D.如果没有规范,那么就没有企业的由小变大,就没有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D(D项原文是说企业由小变大需要规范,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风儿像一支刚劲的笔,将盛夏时节山林这大块文章,去除枝蔓,删繁就简,使之更有精气神。夏候鸟在迁徙之前,在河里尽兴地搅起涟漪,画出一个套着一个的空心圆,似乎在与河流吻别。雨燕飞走了,野鸭飞走了,大雁见落叶越积越厚,霜也愈来愈重,也做好编队,只待出征了。首度来金瓮河安家的东方白鹳,有一家已经远行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
大雁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河畔聚集,给自己开欢送会似的,呀呀叫着,相互拍打翅膀,分批飞起,在空中集结,排成人字形,离开金瓮河了。它们在天空的姿态,就像一艘远航的战舰。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的则是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白鹳,在落日中起飞。它们选择的列队方式是,那对夫妻白鹳,雄性的在前领航,雌性的在中间,与来自两个家庭的五只新生白鹳并肩而行,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当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场又一场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头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他修炉子,将掉皮的墙泥抹平,将窗户钉上防风的塑料布,将门槛用棉毡裹上。他还去山里拾柴,一个冬天下来,火炉不知要吞掉多少柴火呢。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投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灰蒙蒙的时刻,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闪烁。她拽着张黑脸奔向那里。那傲雪绽放的花朵,原来是东方白鹳鲜艳的脚掌!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
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张黑脸指着它们对德秀说:“这只白鹳叫树森,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起,咱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
雪下林地还未冻实,他们没有工具,为两只硕大的白鹳挖墓穴,只能动用十指。他们从中午,顶风冒雪,干干歇歇,一直挖到傍晚,十指已被磨破。当他们拾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鲜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
(节选自《候鸟的勇敢》,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详细地描写大雁选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迁徙,而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则选择黄昏时分迁徙,这是因为它们的迁徙习惯不同。
B.“落日血红”时东方白鹳的迁徙,雪原上的红脚掌,以及白羽落血“仿佛落了梅花”等都表现出了语言的色彩美,富有画面感。
C.张黑脸做好了为受伤白鹳而留守管护站过冬的准备等,既表现了他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他的爱鸟如命,淳朴善良。
D.两只勇敢的候鸟与张黑脸、德秀他们两位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应的彼此映照关系,小说歌颂鸟之爱情也歌颂人间爱情。
4.A(曲解文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对受伤的白鹳的依依不舍,更富有人情味。)
5.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5.(1)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1分),渲染了肃杀疏朗的氛围(1分),交代了天气转为秋凉,夏候鸟开始南飞的背景(1分)。
(2)写众多夏候鸟开始迁徙,与受伤的东方白鹳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东方白鹳的迁徙做铺垫。(2分)
6.“文似看山不喜平”,请分析小说在两只东方白鹳迁徙上的情节设置及其艺术效果。(6分)
6.(1)情节上一波三折:首先是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开始迁徙,但受伤的雄性白鹳不在其中;然后是雌性白鹳去而复返,帮助受伤的伴侣一起起飞;最后是两只东方白鹳在暴风雪中殒命,未能完成迁徙。(3分)
(2)艺术效果:照应“候鸟的勇敢”,突出了主旨,表现出两只东方白鹳大无畏的勇敢,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围绕著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的发展,书院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数量众多,成为读书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它又走出国门,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国旧金山等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1901年光绪皇帝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大、中、小三级学堂,更使它由古代迈向近现代。
书院改制甫20年,有识之士如学术大师蔡元培、胡适及青年毛泽东等,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发起了20世纪的第一次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运动,到2007年年底,中国(包括大陆港台)学者发表大量论文、专著,成绩显著。兹将论文分年(代)统计如下:

(节选自《中国书院研究综述》)
  材料二:
  当前,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国学来提升和标示自己的文化身份。但如何来传播和提升国人的国学水平,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而当代书院以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也可以说当代书院是进行国学教育重要的载体。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国学教育,因而当代书院可以利用其国学教育优势,逐渐改善这一状况。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近些年来,国内受“国学热”的影响,很多地方和高校办起了不少的书院,这些书院的创办既受到了“国学热”的推动,又顺应了“国学热”这股潮流。
    (节选自刘怀远《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是全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和学院制并行的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组成。书院制是中大保留传统血脉的筋络,是秉承精神气质的标签,更是教职工和学生归属感的象征,各个书院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精神气质造就了香港中文大学今天的成就和名望。为迎接本科四年制改革,2007年后中大又陆续成立了五家书院,即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中大的书院定位于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是按照专业组成的学生学习、实验的教学机构,是学生住宿、生活、学习、娱乐、成长的地方,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书院各具特色,有的重视博雅教育,有的重视传统文化。
    (节选自孙国锋等《基于比较视角的现代书院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D(“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是书院,不是书院和学院。)
8.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书院由私人书斋后来变为政府衙门,再后来又变成文化教育组织,清代末年经改制又变为学堂,说明其身份一直在不断变化中。
B.书院能够走出国门,为中华文明甚至西方文明所认可,说明书院适应性强,其制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C.统计数据说明,从1920年代开始,近80年的书院研究从未得到真正的有效重视,直到进入21世纪书院研究才进入了黄金时期。
D.仅就统计数据来看,进入1980年代书院研究的论文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年代,说明了这时的人们对书院教育有了更多的研究。
E.进入21世纪,就每年的论文数量相比较,一年比一年多,由此可见此时人们对于这种古老的文化教育组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8.BD(A“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并不是由私人书斋变为政府衙门。C仅仅因为论文数量少并不能得出书院研究从未得到真正的有效重视这一结论;同样的,论文数量多也并不能说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只能意味着关注的人多而已,黄金时期应该是进入21世纪。E 2004年比2003年少,2007年比2006年少,结论自然也不成立。)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具有的优势。(4分)
9.①历史悠久,历经改革,经过历史检验,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②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  众,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③书院进入高校,能够成为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④世界认可度高,可以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4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