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4-28 19:14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C(解析:A项“在古建筑中档次较高”范围扩大,原文是“在徽州古建筑中档次较高”;B项“过道上种植两株柏树”表述错误,原文是“过道两侧各种植一株柏树”;D项“寝室建筑由低到高”偷换概念,原文是“整个祠堂的建筑从大门到寝室,由低而高,循序渐进”。)
2.C(解析:强加因果,“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并非因为受到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影响。根据文意,“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先提出一个观点,而后举“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道德观,即极力提倡孝道和对祖先的敬祭,强调和谐有序的价值观”的例子加以证明。)
3.B(解析:“旨在避免流失”于文无据。)
4.D(解析:A项“同时也揭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错误,应是“交代了许维受伤的原因”;B项“易卷刃的军刀是我军战斗力弱的原因”错误,应是“易卷刃的军刀限制了我军的战斗力”;C项“小说语言精心雕饰”错误,应是“小说语言不事雕饰”。)
5.(5分)英勇善战。八路军与鬼子拼杀,他一口气斩杀5个鬼子;如不是军刀卷刃,定将膀大腰圆的鬼子斩杀马下。
有献身精神。为多杀鬼子,保卫国家,他主动请缨,混进日军兵工厂偷学制刀技术,被割舌也不后悔,终学成归来做出贡献。
精明机智。在日军兵工厂,凭精明勤奋学会了技术;在外出途中,用计巧妙地避开鬼子,回到部队。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6分)观点一:不多余。小说尾段写许维指导八路军制出了一批精良的军刀,显现出了他偷艺的效果。尾段可以丰富许维的人物形象,突出他忍辱负重、报效国家的精神品格;尾段照应了小说的开头,使作品结构完整。
观点二:多余。许维将一叠记录着鬼子刀具制作工艺的土纸,交给了岳团长。这一情节就暗示了他偷艺的成功。小说贵在留足空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小说尾段把结果直白地说出来,让读者觉得没有余味。文学作品贵在语言简练,尾段又一次写到制作军刀,从全文看显得啰嗦。(每点2分,不论持什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7.D(解析:“以地方为主题的分馆”表述错误,原文是“首次在地方设立主题分馆”。)
8.AC(解析:B项“扭转了这一局面”无中生有;D项“并使用放大镜全方位”错误,原文是“观众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E项“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任只能由国有博物馆承担”说法绝对。)(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9.(4分)举办讲座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加强与学校合作,为中小学生服务。在适当的地方设立主题分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在移动终端上开“分号”。(每点1分)
10.C(解析:在读懂原文大意的基础上解题,解题先排除相同的断句处,然后找到两处不同的断句处,从语意、结构的角度进行比较,确认答案。A项“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应改为“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B项“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应改为“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D项“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应改为“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应改为“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
11.D(解析:D项“‘县男’跟‘男’爵位相同”说法错误,应是“爵位不同”,唐朝设县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设男爵。)
12.B(解析:B项“保持了朝政稳定”文中无据。)
13.(10分)(1)守丧期满,他自称写史书有了头绪,家穷不能备办纸和笔,希望给一点俸禄来完成剩余的工作。(5分)
(2)张说多次凭感情请求他改写,他推辞说:“照顾您的私情,那叫什么实录呢?”终于没改。(5分)
(每小题译对大意得1分,四个关键词,译对一个得1分。(1)服除,守丧期满;具,备办;少禄,一点俸禄;终,完成。(2)蕲,通“祈”,祈求;辞,拒绝,推辞;徇,顺从;名,取名,命名,叫。)
14.(5分)BE(解析:B项“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E项,本诗没有使用反复的修辞。)(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15.(6分)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每点2分,意合即可)
16.(5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17.C(解析: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亲力亲为:不依靠他人,自己亲自去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运斤如风:形容手法熟练,技艺高超。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18.B(解析:A项“难得罕见”重复赘余,罕见即“难得见到”;C项成分残缺,应在“特别是”后面加上介词“对”;D项“通过……发行路线”搭配不当,可改为“没有走常规发行路线”。)
19.A(解析:A“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语境是多去观赏自然风物,诗句与语境不符。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却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告诫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与语境相符。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变革、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语境相符。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招呼,但由于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人们争着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走成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忠实,自然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与语境相符。)
20.(6分)也必然在低调的人这里安静。更是社会熏陶出来的。这需要人和社会的双重回归。(每空2分,大意吻合即可)
21.(5分)老员工长期待在一个单位,不一定就会思想僵化,不思进取;
新员工不受条条框框约束,不一定就有新思维、新方法。
要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一定就要让老员工退休,引入新员工。(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2.(60分)参考立意:
(1)百善孝为先,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父母在,不远游”,能陪伴父母安度晚年,在父母跟前尽孝心,是人一生的幸福。
(3)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工作丢了可以再找,父母不在了向谁尽孝?
(4)当工作和孝顺父母出现矛盾时,要找到最佳解决办法。最好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尽心尽孝。
(5)要养家糊口才背井离乡,努力工作,才能更好地奉养父母。
参考译文:
吴兢是汴州浚仪县人。从小很有抱负,同时精通经学和史学,他的正直很少有人比得上。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了宰相,推荐吴兢的才华能写国史,朝廷命令他在史馆任职,写国史。后升任右拾遗内供奉。神龙年间,节闵太子之乱,奸臣诬陷安国相王参与了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说:"相王仁慈孝顺,遭受苦难悲伤,和皇上相依为命,认为自己和皇上情同手足。如相信奸臣,把他杀死,会有损皇上的仁德,使天下人失望。历来杀死骨肉,任用不同姓的人,没有不灭亡的。儿子兄弟就是国家的树根和河源,怎能杀死他们呢?希望皇上能保全兄弟情谊,安慰被谗言诬陷的弟弟,这是国家的万幸!"他多次升官后任起居郎。不久他因给母亲守丧离职。守丧期满,吴兢自称写史书有了头绪,家穷不能备办纸和笔,请求给一点俸禄来完成剩余的工作。皇帝下诏封为谏议大夫,又写国史。唐睿宗去世了,皇帝实录留在洛阳,有诏命吴兢乘驿车取回放进灵柩中去。他又因父亲去世离职,宰相张说任命赵冬曦取代他。当初,吴兢在长安、景龙年间任史官,当时武三思、张易之等人主管修史,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编造吹捧,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私下撰写《唐书》、《唐春秋》,没写完。到这时,求官职领俸禄买纸笔,想能把书写成。有诏命吴兢等到史馆里去写。升任长垣县男爵。一段时间以后,因被判记事不恰当,贬任荆州司马,他将史书草稿带着赴任。萧嵩主管编史书后,上奏派使者到吴兢那里去拿书槁,得到了六十多篇。他多次升官后任洪州刺史,因受牵连贬为舒州刺史。天宝初年,进京任恒王傅。虽然年老体衰背驼得厉害,心里还想再任史官。李林甫嫌他衰老,不任用他。后去世了,享年八十岁。他最初和刘子玄编撰《武后实录》,记载张昌宗引诱张说为魏元忠事作伪证,写道"张说已同意了,靠宋璟等人拦着苦劝,才改变主意进忠言,不这样,皇族就危险了"。后来张说任宰相,看了这话,心里不高兴,知道是吴兢写的,就乘便假装对他说":刘子玄记魏齐公的事,一点不顾我的面子,怎么办呢?"吴兢说:“刘子玄已去世了,不能在土里受冤枉。那是我写的,草稿还在。”听说的人都赞叹他的耿直。张说多次凭感情请求他改写,他推辞说:“照顾您的私情,那叫什么实录呢?”终于没改。当时人称他为当代的董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