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24 19:23

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间桥梁。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依赖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延传。许多大的家族组织,为了家族的发展主动承担起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风,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家风”是整个社会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升“家风”建设,既能使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主流的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又能通过“家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的重要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出现的颜之推《家训》等家训著作,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B.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后人不懈践行而形成的,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形成不了好的家风的。
C.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家风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现在公共教育发达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家风的作用同样不能弱化。
D.文中列举当前我国婚娴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叙述我国古代家风家训的情况,是为了指出家风在几千年的传承中,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B.文章围绕家风立论,从家风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逐一论证,论点明确,论证过程完整。
C.文章第四段阐述家风的作用,论证好的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同时也从反面论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分析家风作用于社会的途径,论证了家风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族建立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家族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家族成员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家族发展。
B.家族成员庞大之后,家族成员之间难以发挥直接教育功能,家风发挥着指导和规范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C.好的家风,能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能造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重视家风建设,可能使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
D.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他也叫我爸
刘殿学
从基地到沙漠腹地的205井,两百多公里。正好有顺路的油罐车,秀就带着儿子,去井上看大泉。大泉有半年多不回基地了。说,当了领班,更忙。哎,忙不忙,就这样,跟了这班油狗儿做老婆,就得有那个耐性。
电话打到井上,班里几个小伙子乐了。
小非洲说:“泉哥,我给嫂子先准备一杯凉水,啊?天热哩。”
“曼德拉”说:“你懂个屁,得先准备‘招待所’,知道啵?”说着,就找来块旧篷布,将篷屋一角上大泉的那张小床隔开。
大泉知道“曼德拉”啥意思,也不说话,光笑。
那个开车的师傅人好,20来吨的油罐车,七拐八拐,一直把秀送到篷屋门口。
五个汉子,下午没班,全在。见到秀拽着小儿子从车上下来,一个劲儿地咧着大嘴拍巴掌。弄得秀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低着头笑。一眼瞥见大泉,猛地走上前去捶了他一下,就撇下小儿子,逃也似的先进了篷屋。
那个小儿子倒是没见过这热烈欢迎的场面,就像接待克林顿似的,他不想跟妈进屋,摔着膀子直扭,不要他爸抱,光对那几个黑脸叔叔看。
“曼德拉”喜欢得什么似的,蹲下去,手摸着人家的小屁股:“哎哎,狗儿,你看看,这五个人,你应该叫谁爸?”
“爸。”
“啊!我当爸了!”“曼德拉”乐得用头去顶狗儿的肚子。
小非洲直笑,看狗儿叫了“曼德拉”一声爸,连忙拉过狗儿:“哎哎哎,你叫我什么?”
“爸。”狗儿三岁,谁问啥说啥。
“哈哈哈哈……”
“爸爸们”乐成一堆儿。他争你夺,抢着抱,抢着亲,又粗又黑的大毛嘴,把人家嫩嫩的小脸蛋儿,亲得发红。
这时,有人拿眼这么偷着一寻,大泉不见了。再往篷屋里听听,那围布里边,正在悄着声儿说话:“秀……”
“秀。”“曼德拉”心里痒痒的,小声跟里边学了一句。
里边人没听见。继续窃窃地说:“我不用你喊我。你说,半年多了,你想不想我?”
里边说的大泉还没来得及说想还是不想,外边倒有人先替他说了:“想,想死我了。
说完,大伙儿偷偷一乐,马上自觉地散溜开去。叫小非洲在外边看着狗儿,不准任何人进屋。
小非洲就领狗儿到戈壁滩的蒿丛里,捉蚂蚱玩。
狗儿跟在后边,一顿一顿地走。走到门前的红桶旁边,突然停下来,就往里边尿尿。
小非洲一见,马上跑过来喊:“狗儿,哎哎哎,狗儿……”
一声没喊完,大泉在门里看到了,大步跨出来,对着儿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你狗日的,这能尿!”
狗儿捂着屁股,望着大泉的脸,嘴一撇,“哇——!”大哭起来。
刚散溜开去的“爸爸们”一听,赶快跑回来。看看狗儿圆溜溜的小屁股蛋上,立马五条红蛇梭,心里就疼死了,一个个瞪起眼,吼大泉:
“你二球呀你!?你二球!”
“你法西斯呀你!?你法西斯!……”
大泉不听他们吼,急得还要再来一下。
“曼德拉”抚摸着狗儿一红棱一红棱的屁股,伤心得眼泪都出来了,紧紧地搂住狗儿,绝不让大泉再打,说:“是你一个人的儿子?他刚才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大泉急得一跺脚:“你看看,这狗日的把这桶水给整的?全班一天只能分到一桶饮用水。待会儿,大伙就要灌水上井,咋办?”
“那怕啥?咋办咋办,童子尿大补,知道啵?真是。”
“曼德拉”说着,又对一边的小非洲发态度,“愣着干啥?给大伙灌水。”
小非洲叮叮当当地把大伙的水壶找来。
大泉不让灌,说:“我对不起大家。”
小非洲头一梗:“咋啦?他也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2001年10月17日《今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一杯凉水”来接待远方的客人,用一块“篷布”做“招待所”,生动地表现这些工人长期生活在野外的艰辛和极度渴望过家庭生活而不得的真实情况。
B.抢着让刚来的孩子喊“爸爸”,表现工地工人极其想家,希望与亲人、孩子团聚的强烈愿望,也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C.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如“曼德拉”强护狗儿不再挨打就体现工地工人识大体、懂感情、有血有肉的爸爸形象。
D.小说“曼德拉”、小非洲的“他也叫我爸”语言中洋溢着自豪,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身处艰苦环境却坚毅乐观的豪迈气概。
5.小说设计狗儿撒尿挨打的细节,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
6.小说在如何弘扬主旋律以表现时代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请结合作品探究其中的显著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
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

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新华网数据新闻
图2  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
材料三:
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材料四:
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应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资料来源:《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2012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2017年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
B.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C.2016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D.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7年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
B.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
C.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要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率,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D.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
E.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