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唐山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03 12:33
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河
周建强
他还没有从照顾父亲直至安葬父亲的疲惫中解脱出来,酷署便接踵而至,今年的天气出奇地热,整个世界像灶台上的笼屉,把人熏蒸得无处藏躲。
难挨之际,老陈从居住的边陲小镇打来电话,邀他去避暑,老陈是他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以前多次邀请他过去看,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成行,这次他决定如约而至。
对于父亲的过世,他只是感到疲惫,并没有太大的悲伤。父亲是一名老兵,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出国参加过那场举世瞩目的战争,这个经历成为父亲一生的荣耀,也成就了父亲倔强的性格。其实父亲在工作生涯中也曾当过不大的官,但终因性格的原因被打回原形直到退休都是工厂里最普通的工人,可他并不在乎,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从战友的尸体堆爬出来的人,还在乎这个?”也是因为性格,在他不大的时候母亲就离父亲而去父亲没文化,母亲是小学教师,和父亲的结合是那个崇尚英雄年代的产物,可崇尚英雄毕竟不等于生活的全部。父母离婚后,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父亲固执、爱较真,他从小就感受到了。高兴时最爱唱的一首歌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那条河……”那时,他纠正说不是“那条河”,是“鸭绿江”,父亲停止歌声,冲他瞪眼吼道:“老子当年过的就是一条河!还不如你知道?”偏偏他的性袼里也有父亲的基因,父亲每唱一次他便纠正一次,父亲便吼一次。
现在回想起来,他和父亲的每一次“冲突”大抵都是缘于这首歌,上小学二年级,班里插进一个部队子弟,据说他爸爸是营长,也出国打过仗,父亲听后又是一脸的不屑:“告诉他,你老子是三十八军的兵。”他自然没跟同学说,因为他实在想不出三十八军和其他军有啥不同,有啥值得炫耀。
父亲是带着满足的神态走的。全身插满了管子,呼吸越来越弱,一首歌从父亲只出不进的呼吸中丝丝流出:“雄走赳气昂昂,跨过那条河……”没人能听得清听得懂,只有他听得真真切切,这一次他破天荒地没有纠正。
边陲小镇的风光加上老陈的热情让他疲惫的心得到了抚慰,几天下来,他感受了五女山峰的秀色、新开河水的清澈,领略了满山遍野的人参田园,还有用石条砌成、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
老陈说:“既然来了哪能不去边境看看?”于是,在一个清爽的早晨,他来到了位于江边的边境哨所。哨所紧挨着一座铁桥,桥上的铁路笔直伸向江的那一边,此时此刻,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没有行人的喧晁,一草一木都显得特别幽静,鲜红的国旗下只有哨兵持枪伫立。桥头耸立的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吸引了他,他端评上面的文字沉默许久,他走到哨兵面前,很为难地提出一个请求:想到桥上看看,不远处的老陈看见哨兵向他摆手,他低着头向哨兵说着什么,哨兵迟疑拿起身索的电话。
哨所旁的小楼里走出一位英俊的军官,破例陪着他走上铁桥,在桥中央的国门下站住了,他俯视江面,微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也吹拂他的思绪,江面并不宽阔,江水也不湍急,如同老家村头的那条河,但它的确是条江,一条隔着两个国度的江。
或许,父亲一生都把它当成河是对的,因为在亲身经历过那场殊死的战争,“从战友尸体堆爬出来的”父亲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渺小。
这一刻,他似乎读懂了父亲。
走下铁桥,与军官握手告别,军官突然后退一步,立正,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军官向他大声道:向“万岁军”敬礼!他,还有身边的老陈眼睛湿润了。他抬起微微颤抖的右臂,向军官还了一个军礼。他没当过兵,军礼也不标准。
他向那座花岗岩石投去最后一眼。洁白的花岗岩石上镌刻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公元1950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在此渡江入朝,该军系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被称为万岁军……”
1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今年的天气出奇地热”“把人熏蒸得无处藏躲“,既是对环境的真实描写,又衬托出父亲去世后“他”的心情。
B. 老陈是“他”的朋友,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有限,但看似不重要的老陈,却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C. 面对邀请,多次没有成行,而这次“他”决定如约而至,是为了缓解疲劳,也是想去看看向往已久的“那条河”。
D.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父亲的那句“告诉他,你老子是三十八军的兵”,就表现出父亲以参军的经历为自豪。
E. 小说先交代了父亲去世的情节,采用的是倒叙的叙述方式,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更能引人入胜。
19. 第十段描写边防所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0. “他”对父亲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21. 本文为什么以“父亲河”为题?
【答案】18. CE    19. ①表现了边防哨所的庄严肃穆。
②与前文略写小镇风光形成对比。
③为后文“他”读懂父亲作铺垫。  
20. ①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把“鸭绿江”唱成“那条河”;不理解父亲以三十八军为骄傲的原因;不理解把名利和生活的失意看得非常渺小。
③读懂父亲,“他”亲临鸭绿江,领悟到在“从战友尸体堆爬出来”的父亲的眼里,世间的切都是那么渺小,也许鸭绿江在父亲眼里真的是一条河。
①崇敬父亲,军官向“万岁军”敬礼,“他”作为“万岁军”的后代用并不标准的军礼还礼向父亲致敬。  
21. ①小说情节围绕“父亲河”展开。
②别人眼中的鸭绿江,父亲偏偏唱成那条河,至死不变,突出了父亲对那段经历的珍视以及倔强的性格。
③通过“他”对那条河的认同,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敬意与怀念。
【解析】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环境,B项考核形象,C项考核情节,DE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想去看看向往已久的“那条河””错,文中无据;E项“倒叙”错,应为“插叙”。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环境的特征,然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描写边防所的环境,从内容上表现了边防哨所的庄严肃穆;从情节的角度与前文略写小镇风光形成对比;为后文“他”读懂父亲作铺垫。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回答“他”对父亲的态度的变化,注意抓住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或词语作答,可通过文中的句子“父亲固执、爱较真,他从小就感受到了”“现在回想起来,他和父亲的每一次‘冲突’大抵都是缘于这首歌”概括第一点;根据“这一刻,他似乎读懂了父亲”概括第二点;根据“向‘万岁军’敬礼!他,还有身边的老陈眼睛湿润了”概括第三点。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节、人物塑造和主旨等角度作答,从情节的角度看小说情节围绕“父亲河”展开;从人物的角度看,别人眼中的鸭绿江,父亲偏偏唱成那条河,至死不变,突出了父亲对那段经历的珍视以及倔强的性格;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通过“他”对那条河的认同,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敬意与怀念。
六、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晨,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同时,也①____________。到了今天,保护环境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人类必须做出重大的调整,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②_______________,人类可以从自然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答案】    (1). ①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 ②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保护环境的问题”,可知英爱填写“破坏环境”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书香家庭”,第③空根据前文“人类物质生活”“也”和后文的“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可知,应该填写“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23.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当前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和永平与城市孩子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师范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学校就业,才会让农衬我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些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大门也就都会被打开,而对于师范毕业生来说,经历了基层锻炼,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①不是只有师范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学校就业,农村孩子才能接爱正规的学校教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农村孩子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思想和心灵的大门不一定就都会被打开。    (2). ③经历了基层锻炼,师范毕业生也不一定就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才会让农衬我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些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大门也就都会被打开”“经历了基层锻炼,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两个句子前后没有必然的关系,都应是“可能”的关系。
七、写作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银行柜台办理手续时,时常可见“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之类的提示语。近日,浙江秦女士在某银行取款22400元,银行却给了秦女士24000元,事后,银行向秦女士讨要额外的1600元,遭到秦女士拒绝。银行以“不当得利”为由将秦女士告上法庭。秦女士对此却坚称,银行规定储户的钱“离柜概不负责”,她也“离柜概不负责。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以法庭解员或银行负责人或普通公民的身份给秦女士写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以“法庭调解员”或“银行负责人”或“一位普通公民”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的材料是典型的“矛盾型”类,矛盾的焦点是秦女士退不退银行多给的1600元。根据矛盾律,面对同一的写作对象,在同一背景下,就同一方面的问题两个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主张、认识、做法不能同时成立,必有一错,退款肯定是不会错的。此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说理,可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说理。从道德上说不能占国家便宜是人所公知公理;法律上讲秦女士多得的1600元确实是不当得利。考生可以批评“银行霸王条款”,但是此类条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更不能以此作为秦女士不退款的理由,错误的理由推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符合题中“任务”的要求,根据选取的“法庭调解员”或“银行负责人”或“一位普通公民”身份,不同身份的写信人说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考生应注意试题的“任务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