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②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业,整个城市都疯狂了,市民排着长龙等候入场,甚至出现了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③人的一生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全部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视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乐趣。 ④某些年轻人喜欢利用微博、微信、QQ等交际平台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影响恶劣,其危言危行必将招致法律的惩罚。 ⑤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让文化珍存继续陪伴我们,需要民间人士的苦心孤诣,更需要守土有责的官员培厚自己的文化素养。 ⑥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可歌可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成就或功绩非常伟大。用来形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符合语境。 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用来形容“火爆场面”不合语境。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性押上去,决一次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气最后一次冒险。“把全部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使用正确。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不指危险的言行,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用于民间人士对文化的继承方面,符合语境。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雄悲壮的感人事迹,不合句意,形容乐曲,可改为“如泣如诉”。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能不能创作优秀作品,最要根本的取决于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 由于腌渍,海蜇的伞盖变成一张圆形的、半透明的“皮”,而口腕部位则依然保持块状,因此就有了“海蜇皮“和”海蜇头“的称呼。 C. 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D.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两面对一面。可以“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前加“能不能”。C项,“将理想付诸于”成分赘余,“诸”是文言词语,是一个兼词,意思是 “之于”,应删掉后面的“于”。D项,搭配不当。“创新活动”与“提升”不搭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休的一句是 A.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介,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財务科工作,我一定玉表成此事。 B. 王明肯定李旲的写作水甲:“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 得知冯小刚夺金马影帝,大家纷纷表示祝贺,冯小刚却说:“一把年纪了,真足马齿徙-增。” D.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乎安。 【答案】C 20. 在下面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我国古代《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就是说,①____,而这种情感则是由外物所激发起来的。这种解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然也有直接摹写现实生活景象的乐章,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中描写军旅之声,二胡曲《空山鸟语》中模仿鸟鸣之声;而更多的乐曲②___,而是表现某种情绪和感情。与其说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再现无锡惠泉的月夜景色,倒不如说它是③____ 。即使在上述描写性的乐章里,也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充满创作者的感情的。 【答案】 (1). ①音乐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 (2). ②并不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 (3). ③表现一个贫苦艺人被此情景激起的哀怨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感于物而动”,第②空注意后面的“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第③空注意前文“情绪和感情”。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体育并非可有可无的陪衬,更不是蹦蹦跳跳地瞎玩闹,而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只要抓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就能养成青少年的高尚人格,而青少年只要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格,就具备了创造个人价值的本领.有了这种衣领,就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①不是只要抓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就能养成青少年的高尚人格”。 ② ③ 【答案】 (1). (2)不是青少年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德,就能具备创造个人价值的本领。 (2). (3)也不是具备创造个人价值的本领,就能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贡献。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整体阅读文本,抓住所给的例句研究,看其问题类别。然后再细读语段,慢慢推敲。阅读后不难发现,“而青少年只要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格,就具备了创造个人价值本领”两句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有了这种本领,才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这句也存在问题,人具有创造个人价值本领,未必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四、写作 22. 阅读下列材料,报据要求写作。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先,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法总会有点不颀意,我们都会犯错卜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 《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走在筑梦的路上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它的根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就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 ——题记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正方辩手双手激动地挥舞着。当他说出这句话,台下突然间一片骚动。 柏杨的这句话,也许是为了批判一部分中国人的以自我为中心,但未免以偏概全。我们更多的中国人,果真如他所说么?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四书五经”……这些鲜活的历史都在诉说着炎黄子孙曾创造的辉煌。这时的中国,走在缔造文明、追寻强盛的逐梦路上。 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封建、政府腐败、思想落后和闭关锁国让中国走向衰落,以至于引起了后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页。然而,不屈的中国人却始终没有放弃,没有卑躬屈膝、下跪求饶! 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因为国家的落后弱小而导致国人在外受到的欺侮。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一句“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唤醒了当时多少颓废的中国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建立一个新秩序!这时的中国,走在捍卫主权、争取民主与自由的逐梦路上。 走过了风雨飘摇的战争时期,新中国早已不复往日强盛。科技落后、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百废待新。可这时,我们中国人并不泄气。这时的中国,又走上了中华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筑梦之路。于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十一五规划”、“可持续发展观”……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在一点点地苏醒! 因此,我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升。可是这还不够,这还远远不够!千年前的辉煌不甘于沉寂,天生傲骨的中国人不甘于平庸! 中国的复兴路,是用一代代革命人的身躯铺就的。林则徐虎门硝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杨靖宇为国捐躯“四岛岂亡华?!白山志雄风。”;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茅以升毅然归国“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断地为祖国的逐梦之路添砖加瓦。为了一个共同的中国梦,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无怨无悔。 而这一切,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地对全世界呐喊: “我是中国人!” 【解析】 试题分析: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第③则可以试着与①②两则组合或与④⑤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