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十二校联盟期末联考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含评分标准) 1.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本题参考浙江省十二校联盟高三上期初考及浙江省春露名校联盟部分试题。B.园圃(pǔ),本词语可以有两个命题方向,一是二、三声的区别(对于考察浙江省考生及其有利),二则是本方向;C.夹(jiā)杂,万份-万分,其中前者较为容易,后者若不仔细看可能会看错,或者是难以理解而踌躇不前;D.明朗(lǎng)。 2.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2017年浙江省高考的第2题难度略微难于本卷的本题。淡然: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本词语容易被用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其他三个是使用正确的。 3.D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息息相连、一刻不离”中应用逗号。注意逗号连接什么的知识。 4.C 【解析】本题属于中等题。2017年浙江省高考的病句题难度系数与本题类似。A.“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成分残缺,最后加上“的需求”;B.“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搭配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语序不当,应给予调整;D.仔细阅读“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一句会发现其为句式杂糅,应删去“其”。 5.参考答案:甬舟铁路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甬舟铁路正式启动地质勘查;甬舟铁路即将进入动工阶段等。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十二校联盟各校给分不宜过低,请酌情给分。超过15字的统一判定为0分。 6.略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酌情给分。参考浙江省部分高校建议,字数过少酌情扣分,字符难看、不工整等也酌情扣分。 7.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内容作判断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5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本题对联盟学生应属容易。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因此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本题对联盟学生来说应该属于中等偏难。 9.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建议十二校联盟基准分3分。 10.(1)住简陋的统舱,仍感舒适自足;(2)用敝破的手巾,仍很珍惜;(3)吃萝卜白菜,却喜悦有加;或吃咸斋菜,说咸有咸的滋味(4)每天跑些路,也是好的。(5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3分,四点给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在第一段结尾处,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所以答案应从下文寻找。文中说弘一大师在条件很差的旅馆住宿,他却说“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所用手巾黑而破旧,他却说“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萝卜白菜在他看来“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即使是做得咸了的菜,他也说“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下雨天路不好走,他却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这些都是答案所在,考生只需稍加总结即可。 11.(1)意在说明和尚的人生以臻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具有恬淡风格,也说明生活的艺术化,只要对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就可享受艺术的恩宠。(2分)(2)为下文评述丰子恺的画作铺垫,也说明两人在画艺上的传承关系(丰子恺师承李叔同)。(3分) 【解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从内容上看,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意在说明“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 就“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从结构上看,下文作者点出“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铺垫,说明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介绍丰子恺画风。 12.人的心灵世界不被外物所役、不被因袭的成见所束缚,心灵世界进入到一种澄明的境界;(2分)又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生活玩味生活,便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美,即使苦境,也会生出乐境,做到了这两条,才是与艺术有缘分的人。(3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这类题目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结合上文来看,作者通过弘一大师的行为告诉读者,人的心灵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要能够以苦为乐,“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艺术结缘。 13.(1)作者用自己对艺术化的生活未曾有十分的把握来衬托丰子恺对生活的咀嚼玩味能力;(1分)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所以说他是幸福者;(2分)这就说明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只要是有心人,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诗意的美。(2分)表达通顺流畅再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结尾处,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因此应结合全文来回答。从前文看,作者强调了“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又说丰子恺的画“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可知,作者说子恺“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是指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因而说他是一个“幸福者”,从另一方面理解,也就等于说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子恺年少于我”“和我相较”则是作者用自己来衬托突出丰子恺。 14.B 【解析】本末:原委,始末。 15.C 【解析】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6.B 【解析】“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7.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解析】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18.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解析】①共3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以(用什么),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②共4分。于是(因此),刑(处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然而当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周知天下的故事,凭借他们官吏不是不能弄清天下的事情。然而拥有智慧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了解,能够详尽清楚地了解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洞察。一定会说,罪行有可疑而滥用刑罚,那么没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惩罚;功劳有可疑而没有奖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报。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古时施行教化来带领百姓,当他们有罪的时候,像这样宽恕他们;古时制定法度来引导百姓,当他们没有功劳的时候,像这样给以厚赏。可以说是尽力行善去爱护他们,尽力行道去接纳外物,不是忠厚到极点能这样吗?皋陶因此被舜称道,舜因此治理好天下。所以惩罚不一定要明察他的罪行;奖赏不一定要厚赏他的功劳,天下的百姓已经被他的忠心所教化,被他的仁厚所折服了。所以说:“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不事杀戮的德行与民心相合。”圣人的品德施于百姓,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忠厚)啊。 到了周朝统治的时候,也制定了三宥三赦的法令,不敢决断有怀疑的事情,等到国家治理成功了,则忠直仁厚的教化推行到牛羊甚至草木。汉文帝也推行这一主张来减轻刑罚,随着它的推广,民风也回归仁厚了。推行的力度有轻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这样的话,《尚书》中的观点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 19.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无。 20.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解析】无。 21.居丧期间,生活上戒除享受,尤其要停止娱乐活动。(1分) 亲人去世理应悲伤(1分);享乐会导致于心不安(1分)。 【解析】共3分。对丧礼的要求赋1分,原因赋2分。“对丧礼的要求”这个方面,答“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不给分,因为孔子这样讲是分析人之常情,而不是提出这样的要求。原因方面回答“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也不给分,这只是具体的表现,回答原因需要提炼出“悲伤”。 22. 他们临尸鼓琴而歌,并无悲伤(答“不拘形迹”“放浪不羁”亦可)。(1分) 他们认为死亡是返回真境(或“反真”),是一种大解脱,所以泰然、欣然面对死亡,超脱地看待生死。(2分) 【解析】共3分。表现赋1分,原因赋2分。原因方面,答“反真”得1分,再答出“解脱”、“泰然面对死亡”“超脱地看待生死”中任意一种均可再得1分。 23. (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3)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得疾 (4)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5)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或曲径亦可) 【解析】共6分。每空一分,添字、漏字、换字均不得分。如果学生选择多于3道小题作答,只改前三道小题。 24.作文略。参考2017年浙江省标准。【解析】略。 |